方以智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方以智

方以智

方以智像




大明翰林院檢討

籍貫

南直隸桐城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密之,号曼公
出生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
南直隸桐城縣
逝世
清康熙十年十月七日(1671年11月9日)
江西萬安縣
親屬

(父)方孔炤
出身


  • 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出身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後改名大智,字无可,別號弘智,人稱藥地和尚。南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思想家、科学家。




目录





  • 1 家族


  • 2 生平


  • 3 學問與學說


  • 4 研究


  • 5 参考文献

    • 5.1 引用


    • 5.2 来源



  • 6 外部链接




家族


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


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1],通医学、地理、军事,著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等。方以智幼稟異慧,博覽群書。


以智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直隸、燕京等地,见名山大川,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交往,并阅西洋之书。



生平


以智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李自成入北京後,方以智逃至南方。


入南明永曆朝,除經筵講官,因伪书案被免職。唯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換姓,人稱“藥地和尚”。因“粤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2]


據說,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時,在社會底層,推動了秘密結社天地會的發展。



學問與學說




物理小识书影


方以智作品大多傷時感事之作,如:“同伴都分手,麻鞋獨入林。一年三變姓,十字九椎心。聽慣干戈信,愁因風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為知音。”(《獨往》)。方以智在哲學、自然科學方面卓然有成。著有《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东西均》、《禅乐府》、《四韵定本》、《医学全通》等等。其中《通雅》和《物理小识》,是百科全书式的专著,被譽為“十七世紀罕無倫比的百科全書派”大學者。


绘画作品从现知最早作于1635年的《四妙图》、还有《断截红尘图》、《顽石图》、《骑驴图》等。


方以智的學識,《清史稿》本傳記載道:“以智生有異秉,年十五群經子史略能背誦。博涉多通,自天文、輿地、禮樂、律數、聲音、文字、書畫、醫藥、技勇之屬,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方以智家學深厚,在學習中國學術的同時,也向西人學習科技。他接受近代西方科學知识,并不盲从,常以实验验证,纠正西学认识错误的地方。方以智提倡通几与质测之学,在科學上有不少成就。


在物理学方面,方以智更有诸多创见。他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提出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认为:“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物理小识》卷一)方以智认为,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彼此间无任何空隙,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将激发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


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一书中,记述有大量动物学、植物学内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识。他引述了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绍了西方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之类的内容。


梁启超说:“崇祯十五年出版的方密之通雅五十卷,实为近代研究小学的第一部书。体例略仿《尔雅》,而门类稍有增减”[3];又说方以智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在于提出“以音求义”[4]



研究


  • 《方以智晚節考》,余英時著,香港新亞研究所1972年、臺北允晨,1986年。北京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 《方以智晚節新證》,余英時著,收錄於《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出版,1982年

  • 《方以智》,劉君燦著,臺北東大出版,1988年。

  • 《方以智評傳》,羅熾,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 《港臺及海外學人方以智研究論著目錄》,邢益海,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三教道一論的特色及其體知意義》,蔡振豐,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的禪學思想》,鄧克銘 華夏出版社,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火、爐、土、均:覺浪道盛與方以智統攝之學》,徐聖心,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邱敏捷 華夏出版社,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詩學源流及旨要論考: 以「中邊說」為討論中心》,廖肇亨,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明遺民覺浪道盛與方以智「怨」的詩學精神》,謝明陽,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倡三教歸易論》,王煜,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晚節考及補證讀後感》,勞思光,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之畫論 》,饒宗頤,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與陳子升》,饒宗頤,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方以智與王夫之》,張永堂,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 《冬煉三時傳舊火:港台學人論方以智》,邢益海編,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桐城方氏七代遗书·方以智传》载:“方以智……父孔绍,万历丙辰进士,巡抚湖广,为时相所忌,以失律逮下狱。”


  2. ^ 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


  3. ^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十二讲《清初学海波澜余录》:“密之最大发明,在以音求意义”《饮冰室合集》第十卷 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五 204页


  4. ^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十二讲 清初学海波澜余录“密之最大发明,在以音求意义”《饮冰室合集》第十卷 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五 151页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余英時:《方以智晚節考》(香港新亞研究所1972年、臺北允晨,1986年).

  • 余英時:《方以智晚節新證》,收錄於《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出版,1982年).



外部链接


  • 徐光台:〈熊明遇與幼年方以智〉

  • 廖肇亨:

    • 〈藥地愚者大師之詩學源流及旨要論考〉(2002)

    • 〈藥地愚者禪學思想蠡探:從「眾藝五明」到「俱鎔一味」〉




清初五大師

黄宗羲 · 顾炎武 · 方以智 · 王夫之 · 朱之瑜


明末四公子

冒 襄 - 侯方域 - 方以智 - 陳貞慧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