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侯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列侯,原称彻侯,是从战国到南朝陈的一种中國爵位。




目录





  • 1 战国、秦朝


  • 2 漢朝

    • 2.1 西漢


    • 2.2 東漢



  • 3 曹魏


  • 4 晉朝


  • 5 南朝


  • 6 参考文献

    • 6.1 脚注


    • 6.2 书目





战国、秦朝


战国时,许多诸侯国废除了春秋时期通行的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设置郡、县。随之出现了彻侯等具有食邑的封爵。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采取二十等爵制,彻侯为最高一等,有食邑無封國。彻侯“金印紫绶,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通典》卷三十一),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汉朝建立後,延續此項制度。



漢朝


彻侯為漢代異姓臣子的最高封爵,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也称列侯。



西漢


西漢的列侯獲封縣,封地称国,各列侯食邑高低不等,少者百户,多者如長平侯、冠军侯等可达万户。列侯国置国相一人,相當於縣之令、長。列侯自置家丞、舍人、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家臣。列侯如果不任職或娶公主,就需要去封国居住,称为“就国”或“归故国”。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守时时巡察之。


起初汉高祖刘邦曾定下白馬之盟,稱:“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但一直没有被遵循,相反,拜相者必封侯,尚主者必封侯,以及皇后父亲必封侯,成为汉朝惯例。



東漢


东汉列侯共分五等,分别为县侯、都乡侯、乡侯、都亭侯及亭侯。縣侯以縣立國,制度與西漢相同。鄉侯、亭侯不立國,只設置家臣。列侯的食邑高低不等,他们的品位性衔号与食邑对其具体等级有着很大的影响。适时列侯若是无子便会在去世后被国家收回爵位,非直系成员会在一定条件下被绍封。东汉一朝由于低等列侯的泛滥,列侯之间地位的差距逐渐拉大。[1]


蜀漢、孫吳的制度同東漢。



曹魏


魏国初期繼承東漢制度,列侯仍然為非宗室的異姓臣僚之最高封爵。咸熙元年(264年),在晉王司馬昭的主持下,創建了五等爵,列侯居于五等爵之下,遂成為異姓的較低封爵。自此到南朝宋,五等爵與列侯中均有縣侯。



晉朝


晉朝繼承魏末制度,列侯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等,食邑高低不等,都不立國,自置家丞、庶子。五等爵分居第一品、第二品,縣侯為第三品,鄉侯為第四品,亭侯為第五品。[2]



南朝


南朝宋的制度與晉朝相同。南齊取消了列侯中的縣侯,只留下了鄉侯、亭侯兩等。陳朝爵制,鄉侯、亭侯均為第八品,视千石。589年,隋朝滅陳,列侯一爵也隨之結束。[3]



参考文献



脚注




  1. ^ 尤佳:《东汉列侯爵位制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p.47-48, 52, 73


  2. ^ 王安泰,《開建五等—西晉五等爵制成立的歷史考察》


  3. ^ 《隋書·志第二十一·百官上》



书目


  • 隋书

  • 通典

  • 王安泰:《開建五等—西晉五等爵制成立的歷史考察》

  • 尤佳:《东汉列侯爵位制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iAVL1t Hp3oGyec
nru MfaD,5M2REpY MfRxCT,hGQwbrvctKC2N rtN C,xAQru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