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耿飚
耿在忠

Geng Biao 1949.jpg
1949年的耿飚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任期
1983年6月-1988年4月
第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

任期
1981年3月-1982年12月
前任
徐向前
继任
张爱萍
第五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任期
1978年3月-1982年5月
总理
华国锋 → 赵紫阳
个人资料
性别

俊勇
出生
(1909-08-26)1909年8月26日
 大清湖南省醴陵县
逝世
2000年6月23日(2000-06-23)(90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国籍
 中国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
赵兰香
儿女
儿子:耿志深、耿志远
女儿:耿莹、耿焱
母校
抗日军政大学
著作
《耿飚回忆录》
获奖
巴基斯坦新月勋章(1987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
军事背景
军衔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6年)

耿飚(1909年8月26日-2000年6月23日),原名耿在忠,字俊勇[1]:20,中国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唯一一位没有授予解放军军衔的国防部长。


耿飚于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军九师参谋、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参与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四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陕甘宁留守兵团三八五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国共内战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瑞典、巴基斯坦、缅甸、阿尔巴尼亚等国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目录





  • 1 生平

    • 1.1 早年红军生涯


    • 1.2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2 家庭


  • 3 参考文献




生平



早年红军生涯


耿飚1909年8月26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严家冲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随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宁县水口山,1922年他13岁进入衡阳市南面的水口山铅锌矿做童工,1925年5月在水口山加入中国共青团[1]:42。1926年,耿飚参与发动矿工参加武装斗争,不久回醴陵组建并率领农民赤卫队参加醴陵暴动和十万农军攻长沙。后于1928年前往浏阳在当地担任游击队队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65


1930年9月,耿飚所部被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红三军,耿飚任红三军九师参谋,后又担任师干部教导队队长、作战教育科科长。1931年4月,任九师参谋长,参加赣州战役、漳州战役和水口战役[2]。1933年中央红军再次整编取消军级编制后,耿飚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10日,耿飚所部作为二师先锋参加长征征途,此后参加湘江战役[3]


1935年初,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后,耿飚率部在江界渡口强渡乌江,攻占娄山关,为红军主力开辟前进通道[4]。遵义会议后,升任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继又率部通过彝族地区,抢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随军抵达陕北。1935年11月,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在攻打甘泉时颈部负重伤[1]:184。1936年2月,率部参加东征战役[5],此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2月,任新到达的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参谋长[6]




1945年2月,美军观察组回国前和晋察冀军区领导程子华、唐延杰、耿飚(后排左二)等在军区驻地河北阜平庙台村西沟窑洞前合影。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开始后,耿飚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驻守甘肃东部,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的西部边境[7]。1941年7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9月前往晋察冀军区,任副参谋长兼联络部部长[8]。1945年8月,指挥八路军攻占张家口[1]:225


1946年,耿飚随叶剑英参加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任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四平执行小组中共代表[9]。国共关系破裂后,耿飚回到晋察冀,任军区野战军参谋长。1947年4月,参加指挥正太战役,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国军3.5万余人,攻克正太铁路沿线七城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区连成一片[10]。6月,又参加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同年10月,参加指挥清风店战役,歼灭国民革命军第三军。随后,又参加组织晋察冀野战军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首创解放军攻克大城市模范战例[11]


1948年1月,耿飚率部参加涞水战役,歼灭傅作义部三十二师,三十五军军长鲁英麟兵败自杀[12]。5月,出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楔入热西、冀东地区,切断了东北与华北国军的联系[13]。1948年12月,参与平津战役,进攻新保安,歼灭第三十五军[14]。1949年2月,华北二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耿飚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太原战役[15]。继又进军西北,参加陇东追击战和兰州、宁夏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80年6月,耿飚在美国。


1950年5月9日,耿飚被任命为中国驻瑞典大使,又兼任驻丹麦、芬兰公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大使[16]。1956年3月,调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1959年3月,回国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主持同阿富汗、尼泊尔、巴基斯坦、缅甸勘定边界[1]:414。1963年9月,调任中国驻缅甸大使[17]。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耿飚被批判,关入牛棚。1968年10月恢复工作,次年4月当选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8]。1969年5月,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1971年,耿飚奉调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负责和国外政党发展联系[1]:486


1976年10月6日,耿飚受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之命,对北京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加以控制,以保证“粉碎四人帮”能顺利进行[19]。此后一段时间内,耿飚负责主管中共的宣传工作。1977年,耿飚当选中共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外交、军工、民航、旅游等事务[1]:518。1979年1月起,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主持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1980年7月,他根据邓小平关于军队要“消肿”和改革体制的指示精神,主持制定了《中央军委关于精简整编的方案》。1979–1981年,习近平任耿飚秘书[20]


1981年3月,耿飚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1]:518。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1983年起,耿飚担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1]:526。1984年,耿飚曾称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后不会在香港驻军,而受到邓小平斥责[21]。后退居二线,担任中顾委常委,1988年9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6月23日,耿飚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22]



家庭


耿飚夫人赵兰香,甘肃庆阳人,1941年在陇东与耿飚结婚。曾任中央军委耿飚办公室主任[23]


  • 长子耿志深

  • 次子耿志远,现任中缅友好协会会长[24]

  • 长女耿莹,现任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25]

  • 次女耿焱,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曾获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26]


参考文献




  1. ^ 1.01.11.21.31.41.51.61.71.81.9 耿飚. 耿飚回忆录.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ISBN 978-7-101-06738-5. 


  2. ^ 孔祥琇. 耿飚传 下.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9: 540. ISBN 7-5065-5904-8. 


  3. ^ 李涛. 湘江血泪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 北京: 长征出版社. 2012: 231. ISBN 978-7-80204-748-8. 


  4. ^ 杨得志等. 强渡大渡河.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9: 146–153. ISBN 978-7-5065-5971-3. 


  5. ^ 任百平,郭宝主编. 数风流人物 1936年红军东征.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82. ISBN 7-5073-1788-9. 


  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第一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433. ISBN 978-7-80237-381-5. 


  7. ^ 耿飚:留守抗日根据地. 网易. 2010-08-04 [2016-02-27]. 


  8. ^ 康战; 华青.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59. ISBN 7-01-002558-4. 


  9. ^ 方明. 世纪情仇 黄埔将领恩怨录.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09: 169. ISBN 978-7-80214-505-4. 


  10. ^ 《聂荣臻传》编写组. 聂荣臻传.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247. ISBN 978-7-80092-337-1. 


  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141. ISBN 978-7-80237-381-5. 


  12.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012: 517. ISBN 978-7-5432-2049-2. 


  13. ^ 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第四卷. 重庆出版社. 2009: 368. ISBN 978-7-2290-0841-3. 


  14. ^ 新保安战役:傅作义的王牌部队被华野二兵团全歼. 中华网. 2014-08-06 [2015-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15. ^ 山西省史志硏究院. 山西通志 军事志. 中华书局. 1997: 88–90. 


  16. ^ 中国大使节目组. 共和国大使.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38. ISBN 978-7-308-07231-1. 


  17. ^ 何明. 共和国第一批外交官.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45–49. ISBN 978-7-5000-8021-3. 


  18. ^ 尹家民. 红墙见证录 3.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 33. ISBN 978-7-80170-868-7. 


  19. ^ 叶永烈. 邓小平改变中国. 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014: 45–47. ISBN 978-7-220-08819-3. 


  20. ^ 习近平当年给耿飚当秘书时的情形. 新浪网. 2013-12-09 [2016-02-27]. 


  21. ^ “香港驻军事件”中的耿飚. 读报参考网. 2012-01-11 [2016-02-27]. 


  22. ^ 耿飚同志生平. 人民日报. 2000-06-30 [2016-02-27]. 


  23. ^ 翟晓光. 先锋 新中国大使夫人传奇.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0: 56. ISBN 978-7-80251-294-8. 


  24. ^ 为中缅友好辛勤奔走——访中国缅甸友好协会会长耿志远. 光明日报. 2015-05-14 [2016-02-27]. 


  25. ^ 耿飚之女耿莹:从高干子弟到文化大使. 中国网. 2008-06-04 [2016-02-27]. 


  26. ^ 前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之女耿焱 “弃官从教”组建昌大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新闻网. 2012-10-09 [2016-0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頭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3年-1988年
繼任:
廖汉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前任:
徐向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1981年—1982年
繼任:
張愛萍
外交職務

新頭銜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
1950年7月-1955年4月
繼任:
韓念龍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丹麥公使(兼)
1950年7月-1955年4月
繼任:
柴成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驻芬蘭公使(兼)
1950年7月-1955年4月
繼任:
陳辛仁
驻芬蘭大使
前任:
韓念龍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基斯坦大使
1956年3月-1959年10月
繼任:
丁國鈺
前任:
李一氓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大使
1963年9月-1967年9月
繼任:
陳肇源
前任:
劉曉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
1969年5月-1971年1月
繼任:
劉新權
C 00,AVd2,PG,oZ M,0YOAvWQ59O55xoKl3TE3d sjKIPox R,Y3ZveTQyRsUT
519ziHHQcu,wsMd8CzZFiotR3nTifpAcidjLf9VZCo6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