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縣 (重慶)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巴县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川省重庆市
区划类别

建置时间
561年
撤销时间
1994年
政府驻地
鱼洞镇

乡级行政区数

61
- 镇数
47
- 乡数
14
地理
总面积
2580.09平方千米
人口及經濟

126.21万人
其它
时区
UTC+8(东八区)
电话区号
+86 (0)811


注:各项数据均为1994年撤县前统计数据

巴县,中国旧县名,初设于北周,一直是重庆附郭大县,是重庆母县,后成为重庆的近郊区县,行政区域历代不断减小。1994年撤销并划分给了多个区县,由巴南区继承了它的主要行政区域。




目录





  • 1 历史沿革


  • 2 行政区划

    • 2.1 县治



  • 3 人口

    • 3.1 名人



  • 4 参考




历史沿革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后,在巴国旧地置江州县,隶于巴郡。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析江州县地置垫江县,以其故治为垫江县治(江州县治徙僰溪口,位于今江津区内)。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废垫江、枳两县,以其地置巴县,以垫江县故治为巴县治。初置县时,巴县辖境为今重庆主城区大部及长寿、璧山、涪陵、南川、武隆等县的部分地区,隶楚州巴郡。[2]


隋开皇二年(583年)改楚州为渝州,为渝州州治。唐贞观四年(630年),析巴县地置南平县(在今綦江区内),并设南平州辖南平、清谷、周泉等七县,八年改为霸州,十三年州废,辖县省入南平,属渝州。贞观十一年(637年),析置隆化县(今南川区)属涪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为恭州,仍为州治。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恭州升为重庆府,为府治。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重庆路,为路治。明洪武四年(1376年)改重庆路为重庆府,为府治。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分置江北厅。[2][3][4]新唐书对巴县评价为中下[5],元史对巴县评价为下[6],清史稿对巴县评价为冲、繁、难[7]


辛亥革命后一度由重庆蜀军政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改巴县为重庆府,次年废重庆府恢复巴县,属川东道,后划分至四川省第三行政监察区。[2]


1950年,属川东行区璧山专区,1951年1月划归重庆市(直辖市,西南大行政区代管)。1953年2月,重新划入四川省江津专区(原璧山专区)。1958年11月,巴县再度划入重庆市。自民国十八年(1930年)重庆建市后,为适应重庆市区扩展,巴县县界曾多次调整。至1994年,县境东西宽73公里,南北长70公里,仍三面环绕重庆市区。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县,划出长江以北的19个乡镇分属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坡三区,划出长生桥等3个镇属南岸区,划入九龙坡区2个街道与2个镇和原巴县长江以南的39个乡镇成立新的巴南区。[2][8][9]



行政区划


由于重庆城市发展和巴县所辖区域过大,历史上巴县曾多次划出区域,如唐朝分置南平县、隆化县等。宋朝时巴县下辖四镇。明朝时巴县下辖七十二里,城内分为八坊,另有附郭二庙[10]。县东有涂山,大江、涪江(嘉陵江)与城东交汇,县内有佛图关、二郎关、铜锣关、南坪关[11]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县下辖十二里,城内分为二十九坊、附郭十五庙[10]。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巴县辖区过大分江北至义、礼二里及仁里六甲入江北厅(理民同知管辖),分缙云山西祥里、依来乡入璧山县。至道光年间,巴县辖境东至沙溪交长寿县界二百里,西至走马冈交璧山县界八十里,南至黎牛铺交綦江县界一百五里,北过江北厅界通江面五里陆路至风垭一百七十里交合州界。[4]


民国十八年(1929年),巴县辖10区、4镇、76乡。1949年,巴县辖12指导区、5镇、65乡。1985年,巴县辖11个区、1个区级镇(直管镇)、10个乡级镇、79个乡[2]



  • 区:铜罐驿、白市驿、虎溪、青木关、长生桥、木洞、姜家、接龙、一品、界石、鱼洞


  • 区级镇:西彭


  • 乡级镇:铜罐驿、白沙沱、白市驿、陈家桥、青木关、长生桥、木洞、一品、界石、鱼洞


  • 乡:元明、含谷、走马、曾家、西永、迎龙、栋青、天赐、小观、陈家、忠兴、大窝等

1993年,巴县进行并乡建镇,撤销了全部县辖区与60个乡、1个镇,新成立了36个镇。


1994年,巴县共辖47个镇、14个乡,共1034个村、8153个合作社、106个居委会。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县,成立巴南区,并对重庆市市辖区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前行政区划与变更为[2][8][9]




































街道




原属
现属
位置
陈家桥、曾家、西永、土主、青木关、凤凰、虎溪、回龙坝中梁巴县沙坪坝区长江以北
西彭、铜罐驿、陶家、白市驿、巴福、走马、金凤、含谷石板
九龙坡区
跳蹬
大渡口区
长生桥、迎龙、广阳南岸区长江以南
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双河口、麻柳嘴、二圣、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
巴南区
李家沱、土桥花溪、南泉九龙坡区

新成立的巴南区共辖2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12个乡,区政府驻原巴县政府驻地的鱼洞镇:


  • 街道:李家沱、土桥

  • 镇: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双河口、麻柳嘴、二圣、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花溪、南泉

  • 乡: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


县治



自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国旧域设江州县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止,巴县(含江州县、垫江县)县治均设于今重庆市渝中区,由巴县历来为重庆州治、路治、府治,县治在重庆城墙内,今存巴县衙门为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张冉重修。[8][12]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县治外迁至人和乡(今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迁往李家沱马王坪。1952年10月,县治迁往南温泉。1954年1月,县治迁往鱼洞镇(今鱼洞街道),直至1994年撤销。巴南区成立后区政府仍设于鱼洞镇。200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巴南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龙洲湾街道龙海大道。[2][8]



人口


按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庆府属州县旧额新增户口统计,巴县共75743户,男119689丁,妇99090丁,共218779丁。[4]


1994年,巴县统计局年鉴报告,1994年末全县总户数39.41万户(其中农业户数34.15万户,非农业户数5.26万户),总人口126.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9万人,非农业人口17.31万人;男性65.34万人,女性60.88万人)。[2]



名人



  • 董允(?-246年),字休昭,蜀汉大臣,中郎将董和子,官至侍中守尚书令[13]

  • 冯时行(1100年-1163年),字当可,号缙云(缙云山得名由来),宋代官员,一说为状元及第,官至成都府路提刑

  • 赵立(?-1276年),字德修,于接宋帝来萧山途中因无以复命溺水而死[14]


  • 邹容(1885年-1905年),原名绍陶,字蔚丹,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革命军》作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今重庆市渝中区有邹容路邹容烈士纪念碑


  • 杨庶堪(1881年-1942年),名先达,字沧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今重庆市渝中区有杨沧白先生纪念堂沧白路


参考




  1. ^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1993年12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8-07-26]. 


  2. ^ 2.02.12.22.32.42.52.62.7 行政区划. bn.cq.gov.cn.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网站. [2018-07-26]. 


  3. ^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ISBN 9787503118449. 


  4. ^ 4.04.14.2 王梦庚. 重庆府志. 1843(清道光二十三年).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 ^ 《新唐书·志第三十二·地理六》:“巴,中下。有鹽……”


  6. ^ 《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巴縣,下。倚郭……”


  7. ^ 《清史稿·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巴沖,繁,難。倚。城內巴山,縣以此名。東:塗山。又北:太華。西:逾越、縉雲。南:霖峰。縣東有明月峽者,大江逕此。大江自江津入,逕城東南,又東北入江北廳。嘉陵江即涪江,自合州入,南流至城東,與大江合。東:丹溪自綦江入,交龍溪自長壽入,俱入大江。巡司一,駐木洞鎮。西:佛圖關。驛二:朝天、白市。”


  8. ^ 8.08.18.28.3 巴南区历史沿革_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 www.xzqh.org. [2011.2.25].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9. ^ 9.09.1 陈潮; 陈洪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3.10: 124-126,211. ISBN 978-7-5031-3184-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0. ^ 10.010.1 朱之洪. 巴县志. 1937(民国二十六年).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1. ^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巴倚。東有塗山。大江經城南,又東經明月峽,至城東,與涪江合。西北有魚鹿峽,涪江所經。東南有丹溪,東北有交龍溪,俱流入大江。東有大紅江巡檢司。西有佛圖關。西南有二郎關。東有銅鑼關。又南有南坪關。”


  12. ^ 重庆珍档 - 重庆老城现存最后一座衙门——巴县衙门旧址将启动保护修缮. 上游新闻. [2018-07-27]. 


  13. ^ 《三国志·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


  14. ^ 《宋史·列傳第二百〇七·忠義三》


HBkOZnGdgy,eK,xMCd3yhwkYtjquv1l565QNqCA9F 2rPQnbFg vm6tvuPZpJtdLqcOa1PuzETF,EKH6W3RL u
QSd,j,n,o1v s4FwIzTUFlwdrcGiIXoHYUF1gr w6Gmd1xWgUa,l,En OpNgCPE,0rQ3Om1iAzO y2kZ CFJgw13wR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