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區 (台灣)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坐标:25°00′35″N 121°27′33″E / 25.0096703°N 121.4590989°E / 25.0096703; 121.4590989




























板橋區
Banqiao District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Banciaologo.gif
板橋區徽

板橋區位於新北市內西方
板橋區位於新北市內西方
行政區管轄
新北市
行政區類別

舊稱枋橋、擺接
總面積23.1373平方公里
戶數210,578戶
人口554,236人(2018年9月)
(新北市的第1位
區長林敬榜
區公所位址挹秀里府中路30號
區劃126里2,485鄰
機關網站
板橋區公所
郵遞區號220
區花
波斯菊
鄰接行政區
三重區、新莊區、樹林區、
土城區、中和區;臺北市萬華區

新北市位置圖
板橋區位置圖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
板橋區
注音
ㄅㄢˇ ㄑ一ㄠˊ ㄑㄩ
台羅
Pang-kiô-khu
客羅
Biongˊ-kieuˇ-kiˊ(四縣腔)
日文假名
いたはしく
英文
Banqiao District

板橋區枋橋擺接,闽南语:Pang-kiô-khu;客家語:Piông-khièu-khî)為台灣新北市的一個區,是新北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新北市首善之區。板橋因地處新北市主要人口商業腹地的中心位置,在重大公共建設的投入下,近年來已由台北都會區主要衛星都市之一,進而逐漸成為新北市與淡水河系西岸的政經中心。板橋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為境內頗負盛名的名勝古蹟,與近來快速發展的城市面貌相互呼應,形成新舊並蓄、宜古宜今的城市景緻。


板橋區總面積為23.14平方公里,全境為適宜開發人居的平原地形並有河川環繞,其中河域面積廣達686公頃,行政區劃分為126里、2509鄰。全區人口約55.2萬,在全國368個鄉、鎮、市、區中排名第一,甚至超越全國半數以上縣市之人口數[1][2]




目录





  • 1 詞源


  • 2 地理

    • 2.1 水文



  • 3 歷史


  • 4 人口


  • 5 經濟


  • 6 政治

    • 6.1 歷任首長


    • 6.2 行政區



  • 7 交通

    • 7.1 大眾運輸

      • 7.1.1 高鐵、臺鐵


      • 7.1.2 大眾捷運


      • 7.1.3 客運


      • 7.1.4 免費社區巴士



    • 7.2 公路

      • 7.2.1 快速道路


      • 7.2.2 省道


      • 7.2.3 市道


      • 7.2.4 區道


      • 7.2.5 一般道路


      • 7.2.6 橋樑



    • 7.3 未來

      • 7.3.1 捷運




  • 8 教育


  • 9 公共設施


  • 10 醫療


  • 11 觀光旅遊

    • 11.1 大型飯店



  • 12 本區名人


  • 13 參考資料


  • 14 相關條目


  • 15 外部連結




詞源


板橋原為平埔族原住民擺接社聚居地,後來漢人在17世紀後逐漸遷入並形成聚落。在大漢溪船運興盛時,商旅貨物在「湳仔港」上岸運往「擺接社」閩南人聚落,途中需經林家花園後方的「公館溝」。為方便人貨通行,其上興建了一座木板橋,當地因而被稱為「枋橋頭」。後來的「枋橋城」即沿著公館溝東南岸興建城牆,在木板橋前設置西城門,約為今府中路、林園街口。近年來公館溝經整治加蓋後,橋已經不復見[3][4]


日治時期時,將「枋橋」改為日式地名板橋,讀法為「いたはし」(itahashi)[5],先為板橋庄,1929年升格為板橋街。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延續此名,改為板橋鎮,隸屬台北縣,成為台北縣之縣治;1972年7月1日升格為縣轄市板橋市;2010年12月25日隨著台北縣改制為新北市而隨之改制為板橋區



地理


板橋區位於新北市中西部,為整個大臺北淡水河以西的中心城市,北以淡水河、大漢溪與三重區、新莊區為界,東北與台北市萬華區隔新店溪相望,西接樹林區,南與土城區、中和區毗鄰。幅員略呈東北- 西南走向,東北部較寬闊,西南部則較為狹長。總面積23.1368平方公里,河域面積廣達686公頃,人口55.2萬人,居全國市轄區及縣轄鄉、鎮、市之冠。


全區地勢平坦,無山嶽及丘陵。東南部略高,但海拔僅約10公尺,漸次向西北部趨低,至海拔約2公尺。其地質時期全屬第四紀完新世完新統之沖積層。但板橋街區及新埔、埔墘、深丘、後埔以東一帶,地勢較高,可謂之為老沖積層,形成較早,可能為地質時期的台北湖之沈積[6]


板橋區最主要的河川為大漢溪與新店溪。大漢溪為淡水河主流上游,也是本市最大河川,流經浮洲地區後,以弓狀形成本區西北邊界,至東北端江子翠地區與新店溪相會。新店溪為淡水河最大支流,流經板橋區東北邊界。



水文


日治時代以前板橋是個有許多溝渠的地方,現在已經大都覆蓋成為下水道。


湳仔溝是分隔板橋與浮洲地區的河道溝渠,湳仔即當地地名湳雅的閩南語原文。湳仔溝本來是大漢溪之分流河道,1982年因應防洪堵絕大漢溪上游的水流入,只剩其他溝渠與地下水匯入。湳仔溝最後流向大漢溪。


公館溝為板橋地區僅次於湳仔溝的最大溝渠,也可能是板橋一名之由來。現在已經大都成為地下排水溝。水脈發源於土城山區,19世紀曾經成為林本源園邸城牆外的護城河。該溝渠約略從土城青雲路進入板橋信義路、四川路、館前西路,館前西路即為林家花園城牆之南側。沿著館前西路,流過接雲寺及湳雅夜市入口,轉往府中路、西門街,在北門街北流,離開原本城牆的範圍。最後約略經過公館街、國光路、智樂路、中正路、新海抽水站,匯入大漢溪。[7][8]


公館街即以公館溝命名。現在只有館前西路旁一區段無覆蓋,可見到黑水溝,且縣民大道經過館前西路和華福街間之路段,有明顯隆起之橋樑特徵。



歷史


板橋區自古即為凱達格蘭族原住民武朥灣社和擺接杜的生活範圍。


清康熙年間始有漢人足跡,根據板橋「新埔賴氏族譜」記載,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漳州平和縣葛竹鄉賴天經族人,渡海至現板橋新埔地區開墾。


乾隆年間廖啟樁、林成祖入墾擺接平原,隨後大量閩南人移住,人口漸增。其時為「擺接堡」之行政中心,轄地遍及今日板橋區、中和區、土城區和樹林區、新莊區西盛地區。


道光年間林本源家族自新莊遷居此地,更使板橋區形成鄰近地區的宗教、商業、文化中心[9]。大正9年台灣行政區改制為五州三廳,板橋為海山郡役所的所在地,是郡之行政中心。


日治時期,為海山郡之中心,稱海山郡板橋街。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撤離,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改稱臺北縣板橋鎮,為縣治所在,1972年7月1日升格為縣轄市。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案實行,臺北縣改制為新北市,遂稱板橋區。目前板橋區為新北市政府所在地,為新北市的政治經濟中心。



人口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422,260—    
1986 491,721+16.4%
1991 542,942+10.4%
1996 524,323−3.4%
2001 532,694+1.6%
2006 544,292+2.2%
2011 555,335+2.0%
2016 552,285−0.5%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經濟


板橋區已逐漸成為新北市的政經中心,其工商服務業相對發達,為知名連鎖餐飲、金融機構…各大服務性業種進駐新北市的首要據點。


位於板橋區中央的新板特區,約在1990年代左右開始整地開發,建立臺灣第一個三鐵共站複合式車站,強化板橋在臺北都會區西側交通樞紐的地位。陸續將再引進數座大型複合式購物中心、商場、高級商辦、劇院、會展中心、華劇製作中心(至2014年共會興建5個)、CNN海外攝影棚[10]及五星級觀光飯店,與現有的新北市政府及政務機關結合,帶動消費及商務位階的提昇。


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ark在2007年起實質快速開發,除了將陸續牽動電信服務、科技研發產業進駐外,區內亞東醫學中心擴建、鄰近的中華電信雲端運算中心也將開發,整體預計將進一步帶來高達2萬名白領科技業、醫療產業的就業人口。


傳統上板橋較未發展的浮洲地區,因有歷史悠久、藝文人才輩出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落腳,且鄰近板橋市區林家花園等具人文特色的歷史背景,使得文創產業的蘊育成為浮洲地區的重點發想,然而近來浮洲合宜住宅政策卻轉變成快速導入大量居住人口。



政治





新北市政府





新北市議會


板橋區為新北市行政中心,地處新北市溪南最接近於溪北的中間區域,此一地緣特色反應出來的政治選票板塊,使得板橋歷來呈現泛藍、泛綠勢力相當的中間多元屬性。與新北市所轄的行政區相較,板橋不若三重區、新莊區、蘆洲區的偏綠,亦不若中和區、永和區及新店區的偏藍,加以擁有新北市南來北往的中心樞紐位置和最大票倉,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競選總部的所在地。



歷任首長


枋橋區長

1910年-1920年










姓名就任時間卸任時間備註
林清山1910年1920年
板橋庄長

1920年-1929年














姓名就任時間卸任時間備註
林清山1920年1924年
山本義信1924年1929年
板橋街長

1929年-1945年






















姓名就任時間卸任時間備註
山本義信1929年1930年
神谷龜吉1930年1931年
淀川喜代治1931年1938年
野村豐助1938年1945年
板橋鎮長

1946年-1951年 間接選舉
































任次姓名就任時間卸任時間備註
1林宗賢1947年1月1日1947年6月20日
代理陳弄獅1947年6月20日1947年10月22日
補選林燕清1947年10月22日1948年12月31日
2林日高1949年1月1日1949年12月31日
補選林宗慎1950年1月1日1951年7月1日

1951年-1972年 直接選舉





































任次姓名就任時間卸任時間備註
1林宗慎1951年7月1日1953年7月1日
2林宗慎1953年7月1日1956年7月1日
3林宗慎1956年7月1日1960年1月16日
4楊水生1960年1月16日1964年3月1日
5劉順天1964年3月1日1968年3月1日
6劉順天1968年3月1日1972年6月30日
板橋市長

1972年7月1日-2010年12月24日



































































任次姓名就任時間卸任時間備註
1劉順天1972年7月1日1973年4月1日
2郭政一1973年4月1日1977年12月30日
3郭政一1977年12月30日1982年3月1日
4張馥堂1982年3月1日1986年3月1日
5張馥堂1986年3月1日1990年3月1日
6吳清池1990年3月1日1994年3月1日
7吳清池1994年3月1日1998年3月1日
8林鴻池1998年3月1日2002年3月1日
9林鴻池2002年3月1日2005年2月1日
代理張宏陸2005年2月1日2005年12月20日
代理廖榮清2005年12月20日2006年3月1日
10江惠貞2006年3月1日2010年12月24日
板橋區長

2010年12月25日─現制






















任次姓名就任時間卸任時間備註
1江惠貞2010年12月25日2011年8月1日
2林純秀2011年8月1日2014年12月24日
3林敬榜2014年12月25日現任


行政區


板橋區有十個非正規的次分區,11個聯合里。次分區與其大致的涵蓋範圍包括府中(範圍包括板橋市區聯合里下的5個里)、江翠(江翠聯合里下屬的27個里與港嘴聯合里下屬的4個里)、新埔(新埔聯合里下屬的11個里)、新板(又常稱為「深丘」,範圍包括深丘聯合里下屬的8個里)、亞東(又常稱為「湳子」,主要涵蓋湳興聯合里下屬的8個里)、埔墘(埔墘聯合里下屬的15個里)、後埔(廣福聯合里下屬的15個里)、社後(社後聯合里下屬的16個里)、浮洲(浮洲聯合里下屬的11個里)、溪崑(溪州聯合里下屬的6個里)。其中,府中、江翠、新埔、新板與亞東等幾個地區的中心位置分別都設置有台北捷運板南線的車站,是板橋區內交通較為便利的區段。


板橋全區有126個里,是全國里數最多的市轄區,也是全國下轄最多里(村)的鄉鎮市區級行政區。



交通


板橋區為新北市政經中心,地理上亦為新北市人口密集帶的中心,都市定位及南來北往的中心地理位置,使得板橋擁有頗為發達的聯外路網及發達的大眾運具。其中有四座東西向橋樑(華江橋、萬板橋、華翠橋、光復橋)直通臺北市;南北向則有新北環快、臺64線(特一號)及臺65線(特二號)三大快速道路貫穿板橋市區並連結國道一號及國道三號;捷運板南線在板橋區設有五站(江子翠站、新埔站、板橋站、府中站、亞東醫院站)與北市主要精華區(西門商圈、博愛特區、站前商圈、東區商圈、信義商圈、南港經貿園區)直接串連;連接臺灣西部走廊主要都會區的高鐵及大小都市的臺鐵和短中長客運中心亦在板橋設站,使得板橋區堪稱是新北市的交通樞鈕。未來串連新北市發達區的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西環段)亦以板橋為中心,並於區內設置三個捷運站(板新站、板橋站、新埔民生站)。



大眾運輸



高鐵、臺鐵





板橋車站


台灣高速鐵路

  • 台灣高鐵:板橋車站
臺灣鐵路管理局

  • 縱貫線:板橋車站 - 浮洲車站


大眾捷運





府中站


台北捷運

  • Taipei Metro Line BL.svg 板南線:江子翠站 - 新埔站 - 板橋站 - 府中站 - 亞東醫院站


客運




板橋公車站


2001年11月13日板橋客運站啟用,提供板橋地區長途客運搭乘。



  • 統聯客運
    • 1656 板橋↔國道三號↔屏東


  • 國光客運
    • 1820 台北↔竹東

    • 1851 板橋↔龍潭↔台中(經水湳)

    • 1852 板橋↔台中(經龍潭、苑裡、東海大學、朝馬)



  • 和欣客運
    • 7504 板橋↔台中(朝馬)

    • 7505 板橋↔台南(國道1號)



  • 大有巴士
    • 1962 板橋↔桃園機場(經土城、捷運永寧站)


  • 阿羅哈客運
    • 板橋↔新竹


  • 日統客運
    • 板橋↔斗六、梅山(經劍湖山)

    • 板橋↔北港

    • 板橋↔四湖

    • 板橋↔麥寮



  • 葛瑪蘭客運
    • 板橋↔宜蘭(經國道五號)

    • 板橋↔羅東(經國道五號)



免費社區巴士


  • F501 樹林-板橋線

  • F502 浮洲地區-板橋公車站

  • F511 板橋府中-自強國中


公路



快速道路



  • 新北環河快速道路:通過板橋東側,共設五個匝道(民生路、台64線江子翠交流道、縣民大道、萬板大橋、光環路)。


  • 台64線:又稱特一號快速道路,通過板橋中央。(平面道路:環河路(華江橋至大漢橋)/民生路一、二、三段)為貫穿新北市的南北向大動脈。

    • 17江子翠江子翠交流道(銜接新北環河快速道路中和方向)


    • 20板橋板橋交流道(銜接台三線文化路/市道106甲民生路三段)



  • 台65線:又稱特二號快速道路,通過板橋西側。往北經新莊接國道一號 、往南經土城區接國道三號,為貫穿新北市的南北向大動脈。

    • 6板橋一板橋一交流道(銜接板城路)


    • 8板橋二板橋二交流道(銜接縣民大道,無南出匝道)



省道



  • 台3線:華江橋→文化路二段→文化路一段→民權路(與市道106共線)→中山路一段(與市道114共線)→四川路一二段→土城中央路

    • 文化路:台北市進入新北市的門戶大道、江子翠和新埔地區主幹道,連接華江橋通往台北市和平西路,其下有捷運板南線通過。

    • 四川路:板橋後埔地區主要道路、通往土城區的重要道路。


市道



  • 市道106號:新海橋→中正路→民權路(與台三線共線,設有25.5K牌子)→民族路→中和中山路(22.7K~26.7K)

    • 中正路:舊板橋、社後地區主要道路,連接新海橋到新莊。

    • 民權路:板橋西部主要道路。

    • 民族路:海山地區主要道路,連接中和的中山路三段。



  • 市道106甲線:大漢橋→民生路三段→捷運新埔站(民生文化路口,終點接台三線)
    • 民生路:貫穿板橋中央,是大台北最寬的道路之一,高架為台64線快速道路,平面為市道106甲,也是北通新莊區,南達中和區的主幹道,又稱為「特一號道路」。


  • 市道114號:沙崙橋→大觀路三段→浮洲橋→大觀路二一段→南興橋→館前西路→中山路一段(與台三線共線)→中山路一二段→光復橋

    • 中山路:後站、海山、深丘、埔墘地區主要道路,連接光復橋往台北市西園路。

    • 大觀路:浮洲地區主要道路。



  • 市道116號:樹林陸橋(大觀路三段50巷)→浮洲橋→新興橋→四川路二段(終點接台三線,四川路與土城中央路口)


區道



  • 北73線(存德街/溪崑一街/溪北路/玉平巷)


  • 北89線:四汴頭(四川信義路口)→信義路→土城青雲路
    • 信義路:四汴頭地區主要道路,是通往土城的主要道路。


  • 北91線:新海橋頭(新北市立殯儀館)→長江路一二段→雙十路三二一段→三民路一二段→中和員山路
    • 長江路:聯絡新海橋與華江橋的重要道路。

    • 雙十路:江子翠地區主要道路,為新北市第一條示範道路。

    • 三民路:埔墘地區主要道路,可連接員山路到中和區。



  • 北92線:三民路二段245巷→中和永和路


  • 北93線:板橋分局前(文化民權路口)→文化路一段→南門街(板橋舊市區)→南雅南路一段(南雅夜市)→南雅南路二段(亞東醫院)→接台三線四川路二段
    • 南雅南路:亞東醫院所在道路,湳子地區的主要道路,亦是板橋著名南雅夜市之名稱由來。


    • 縣民大道:縱貫鐵路地下化改建而成,其上有通往台北市的華翠大橋快速道路,並貫穿新板特區,板橋車站大樓坐落在此。

    • 萬板路:江子翠地區主要道路,圳道加蓋改建而成,有萬板大橋連接台北市西藏路。

    • 漢生東路:海山高中、海山國小都坐落在此。

    • 篤行路:溪州、崑崙地區主要道路,生活圈已經趨近於樹林區。

    • 南雅東路:板橋知名的南雅夜市坐落於此。

    • 忠孝路:後埔地區主要道路,連接中和穗和地區。

    • 新海路:連接新海橋至海山地區的要道,連通漢生西路與漢生東路。



一般道路


  • 板橋區內環線:北門街→西門街→館前西路→南門街→文化路一段(與北門街交叉口)

  • 板橋區中環線:漢生東路(與中和中山路口)→漢生西路→國光路→大仁街→南雅西路段→南雅東路(或南雅西路一段)→華興街→成都街→實踐路→忠孝路→中和德光路→中和莒光路(與中和中山路口)

  • 板橋區外環線:三民路一二段→雙十路一二三段→長江路一二三段→中正路→北門街→文化路一段→南門街→南雅南路一二段


橋樑


由於境內河域廣闊,板橋區境內共有19座主要聯絡橋樑,板橋區之北、西面為大漢溪及其支流,東面為新店溪,而南面以陸地連接中和區、土城區,主要以圳溝為界,沒有橋樑。因此板橋區可說是台灣所有鄉鎮市區中,大型聯絡橋樑最多者。


板橋區的東面有四座跨越新店溪的橋樑,全部通往台北市萬華區:



  • 光復橋:市道114號,為板橋通往萬華歷史最早的橋樑,日治時期為吊橋,稱「昭和橋」,後改建為斜張橋,中山路二段→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


  • 華江橋:台三線,是繼光復橋之後為第二座興建的橋樑,今天的華江橋是第二代的橋樑,文化路二段→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


  • 萬板橋:為第三座興建的橋樑,也是四座橋樑中高度最高的(因台北端橋下有抽水站),但卻是交通量最少的一座,萬板路→台北市萬華區西藏路,。

  • 華翠橋:原為縱貫鐵路跨越新店溪橋樑,鐵路地下化完成之後,改建為公路橋樑,本橋為汽車專用,無機車道與自行車道,至今交通量甚至勝於華江橋,縣民大道三段→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

西面11座:三座為區內聯絡橋樑,一座鐵路橋(高鐵與台鐵共構),兩座通往樹林區,一座通往土城區


  • 浮洲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浮洲與溪洲兩地區以及樹林的交通,橋下為大漢溪主流,大觀路二段→大觀路三段(樹林陸橋)

  • 南興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舊市區(湳子)與浮洲的交通,橋下為大漢溪支流湳子溝,館前西路→大觀路一段

  • 新興橋:市道116號,又稱浮洲二橋,橋下為大漢溪支流湳子溝,聯絡四汴頭與浮洲的交通,在城林橋通車之前,亦背負聯絡土城與樹林、新莊之間的交通。

  • 樹林陸橋:市道116號,聯絡樹林與板橋溪洲之間的交通,為鐵路跨越橋,但其下亦有水圳河道通過,大觀路三段50巷(浮洲橋)→樹林區中正路

  • 沙崙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溪洲與樹林市區之間的交通,十五座主要橋樑內為最小的一座,大觀路三段→樹林區保安街。

  • 城林橋:聯絡樹林區、板橋區溪洲地區與土城區的交通,板林路→溪城路→土城區城林路

  • (大漢溪)鐵路橋:其實是兩座橋,跨越大漢溪,高鐵橋與台鐵橋毗鄰而立。

北面有四座橋樑,其中三座通往新莊區,一座通往三重區:


  • 重翠橋:屬於快速道路橋樑,台64線和新北環快共構,與新北大橋直接連通,有機車道與自行車道,常被誤認為是新北大橋的一部份,通往三重區。

  • 大漢橋:市道106甲,為北面通往新莊區的交通主動脈,民生路三段→新莊區思源路。

  • 新海橋:市道106號,在大漢橋興建之前,為唯一的北面通往新莊、三重的聯絡橋樑。在大漢橋通車之後,逐漸被取代,但至今仍然地位重要。


  • 台65線大漢溪跨越橋,屬於快速道路橋樑,通往新莊區,也有機車道(板新機車聯絡道橋)與自行車道。


未來



捷運


台北捷運

  •  環狀線(興建中):新埔民生站 - 板橋站 - 板新站


  •  萬大線(規劃中):溪洲站

  • 2010年2月12日,行政院核定台北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規劃報告書暨周邊土地發展計畫案。全案分為2期興建:第1期興建路段為中正紀念堂站至金城機廠,長約8.4公里,設置8座車站;預計2025年完成;第2期興建路段為金城機廠至迴龍站,長約13.3公里,擬設置11座車站,預計2021年底完成。


教育



大專院校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灣最早之高等藝術學校


  • 亞東技術學院:工專時期為台北縣市私立工專前三志願


  • 致理科技大學:商管群為全國私立科大前三志願

高級中學
  • 華僑高中

  • 板橋高中

  • 海山高中

  • 光復高中

  • 私立光仁高中

高級職業學校
  • 光華高商

  • 豫章工商

國民中學
  • 板橋國中

  • 中山國中

  • 江翠國中

  • 忠孝國中

  • 新埔國中

  • 大觀國中

  • 重慶國中

  • 溪崑國中

  • 海山高中附設國中

  • 光復高中附設國中

  • 光仁高中附設國中



國民小學
  • 板橋國小

  • 中山國小

  • 文德國小

  • 沙崙國小

  • 重慶國小

  • 莒光國小

  • 埔墘國小

  • 溪洲國小

  • 實踐國小

  • 大觀國小

  • 文聖國小

  • 江翠國小

  • 後埔國小

  • 信義國小

  • 海山國小

  • 國光國小

  • 新埔國小

社會教育
  • 新北市板橋社區大學
    • 忠孝國中校區

    • 中山國中校區



  • 新北市勞工大學板橋分校




公共設施


由於板橋區是新北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因此除了市政府本身的辦公大樓外,包括市議會與許多下屬單位的總部,都是設籍在板橋區內。



政府單位
  • 新北市政府

  • 新北市議會

  • 新北市政府稅捐稽徵處

  • 新北市板橋區公所

  •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板橋分局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智慧財產法院

警政

新北市警察局的局本部設於板橋區境內,除了總部外,該單位在板橋區的境內還設置了兩個分局與多個派出所,負責板橋地區的治安維護。



  • 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高鐵警務段台北分駐所,位於板橋車站內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 局本部

    • 板橋分局
      • 交通分隊

      • 下轄派出所:板橋、沙崙、後埔、信義、大觀


    • 海山分局
      • 交通分隊

      • 下轄派出所:海山、埔墘、新海、文聖、江翠



消防

板橋區是新北市消防局的總部所在地,與旗下第一大隊的管轄範圍。



  •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 局本部

    • 第一大隊
      • 大隊部

      • 下轄消防分隊:莒光、新板、板橋、大觀、海山、民生、溪崑[11]


    • 特搜大隊
      • 大隊部

      • 南雅分隊[11]


文化設施

  • 新北市藝文中心(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私人機構)

  • 板橋435藝文特區

  • 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

  • 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

  • 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演奏廳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 板橋江子翠分館

    • 板橋分館

    • 板橋四維分館

    • 板橋忠孝分館

    • 板橋溪北分館

    • 板橋民生圖書閱覽室

    • 板橋國光圖書閱覽室

    • 浮洲圖書閱覽室

    • 板橋萬板圖書閱覽室

    • 板橋車站智慧圖書館(低碳智慧圖書館)


運動場館
  • 板橋第一體育場

  • 板橋第二體育場

  • 板橋體育館

  • 大漢游泳池(位於長江路)

  • 板橋室內溫水游泳池(位於觀光街)

  • 新北市板橋救國團游泳池(位於中正路)

  • 板橋國民運動中心



社福設施
  • 新北市板橋新板公共托育中心

  • 新北市婦女樂活館

  • 華山基金會板橋愛心天使站

  • 新北市家扶中心

  • 新北市立殯儀館(位於中正路)

廣場
  • 市民廣場

  • 雙十人行廣場

  • 非常熱區(位於府中商圈)

中大型公園

  • 萬坪都會公園(共3期,第1期已於2009年7月開放)

  • 音樂公園


  • 浮洲運動公園

  • 溪北公園

  • 八德公園


  • 大漢溪河濱公園


  • 江子翠河口景觀綠地

  • 江翠礫間水岸公園

小型或鄰里公園
  • 婚紗公園(原介壽公園)

  • 農村公園

  • 石雕公園

  • 福德公園

  • 四維公園

  • 玫瑰公園

  • 國光公園

  • 資訊公園

  • 中山公園


  • 華江公園

  • 莊敬公園

  • 環河公園

  • 溪頭公園

  • 華中公園

  • 永安公園

  • 永豐公園(三角公園)

  • 民生公園

  • 和平公園

  • 忠孝公園

  • 仁愛公園

  • 華德公園

  • 南雅公園

  • 廣福公園

  • 五權公園

  • 重慶公園

  • 信義公園

  • 崑崙公園

  • 溪洲公園

  • 華東公園

  • 寵物運動公園

  • 公兒二公園


  • 埔墘公園

  • 光復簡易公園

  • 台北紙廠公園

  • 浮洲親民公園





醫療


  • 公立醫療單位及醫院
    • 新北市板橋區衛生所

    •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


  • 私立醫療單位及醫院
    • 亞東紀念醫院

    • 蕭中正醫院

    • 板新醫院

    • 板英醫院

    • 中英醫院

    • 板橋中興醫院

    • 板橋國泰醫院

    • 恩樺醫院



觀光旅遊


古蹟名勝與文化資產


林本源園邸庭園一景




南雅夜市



  • 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


  • 大觀義學(大觀書院)

  • 枋橋建學碑

  • 接雲寺

  • 板橋媽祖廟

  • 潮和宮

  • 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 (板橋聖若望天主堂):聖若望天主教堂建於1961年,號稱當年台灣最大天主教堂聖若望天主教,外貌有別於其他教堂,整座教堂採用中西合併的教堂設計,鮮明中國色彩的琉璃瓦屋簷、月形拱門和香爐等,都是台灣其他地方絕無僅有的特色,從宗教、信仰到文化,聖若望天主教堂屹立至今,許多是板橋人心中聖潔真福的精神指標。:

  • 板橋435藝文特區

  • 臺北電信局板橋放送所

  • 迪毅堂

  • 板橋真武廟

  • 板橋大佛寺

  • 板橋潮和社

夜市

  • 南雅夜市(板橋觀光夜市)


  • 裕民夜市 (小吃夜市)

商場百貨
  • Mega City板橋大遠百

  • 麗寶百貨廣場

  • 遠東百貨板橋店

  • 三猿廣場


  • 愛買:南雅店


  • 家樂福:板橋店、府中店


  • 誠品生活:板橋店、新板店、亞東醫院店


  • 環球購物中心:板橋車站店

  • 板橋原宿


大型飯店


  • 板橋凱薩大飯店


  • 新板希爾頓酒店(2018年1月開幕)

  • 趣淘漫旅

  • 馥都飯店

未來重大建設
  • 台北捷運環狀線

  • 新北表演中心

其它


新北市立圖書館為24小時開放之大型現代圖書館



  • 湳仔溝自行車道


  • 新板萬坪都會公園(共3期,第1期已於2009年7月開放)


  • 江子翠河口景觀公園


  • 新北市政府大樓觀景台

  • 新北市市民廣場

  • 農村公園

  • 新北市藝文中心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

  • 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


本區名人


已故名人

(依生辰先後)



  • 林熊徵:華南銀行創辦人,活躍於日治時期的銀行家及慈善家(1888-1946)


  • 郎靜山:原籍浙江,國寶級攝影大師(1892-1995)


  • 張我軍: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 (1902-1955)


  • 徐有庠:原籍上海,遠東集團創辦人(1911-2000)


  • 林衡道:著名史學家,有「臺灣史蹟百科活字典」之稱(1915-1997)


  • 王世慶:知名歷史學家,對早期文獻之整理有特殊之貢獻〈1928-2011〉


  • 張光直:知名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作家張我軍之子(1931-2001)


  • 文英:資深演員(1936-2009)


  • 林宗仁:演員,飾演電影《海角七號》「茂伯」,潮和社北管樂團負責人(1947-2011)

當代名人

  • 朱銘:知名雕塑家


  • 王芷蕾:資深歌手,現已遷居美國,其夫活躍於美國政界


  • 林覃:為國內知名之靈學五術專家、佛教行者;亦為五明俱通,原創性最強的藝術家,其藝術作品先後展於法國、北京、杭州、廈門、福建、遼寧等各地。


  • 賴英里:長笛演奏家


  • 張照堂:知名攝影家


  • 李翼文:企業家,現任雄獅鉛筆廠董事長


  • 郭台銘:企業家,幼年時居板橋慈惠宮附近


  • 孫震: 前國防部長


  • 朱樹勳:心臟外科醫學教授,前任亞東醫學中心院長


  • 蕭中正:婦產科名醫,現任蕭中正醫院院長


  • 陳逸軒:當代建築師,出生於板橋,國、高中就讀私立光仁中學,現於板橋開業陳逸軒建築師事務所。


  • 趙永馨:藝人


  • 鄭家純:藝人、模特兒


  • 明道:藝人


  • 胡德夫:歌手


  • 蕭煌奇:歌手


  • 徐瑋:歌手


  • 吳青峯:知名樂團 蘇打綠主唱


  • 李幼鸚鵡鵪鶉:影評人


  • 何嘉文:藝人


  • 丁小芹:藝人


  • 翁参隆:纸雕家


  • 馬景鵬:光鼎電子董事長


  • 張心宇:電視主播


  • 葉映彤:電視主播


  • 葉俊榮:現任教育部部長


  • 張家綺: 2016年擔任台灣代表【最棒的海外學期】澳洲宣傳大使


參考資料




  1. ^ 臺灣行政區人口列表


  2. ^ 全國人口最多區 板橋區公所掛牌. 自由時報(台灣). 2010-12-27 [2013-02-21]. 


  3. ^ 《板橋區志》


  4. ^ 《台灣堡圖》,1904年


  5. ^ 葉高華 臺灣日式地名新論 (中文(台灣)‎). 


  6. ^ 《細說板橋 地理生態》,板橋區公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5-22.


  7. ^ 繪製在Google Map上的公館溝河道圖。作者:吳澤山


  8. ^ 《枋橋古城遊》地圖,枋橋文化協會監事莊文毅繪製,2014年。


  9. ^ 《細說板橋 板橋憶往》,板橋區公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8-08.


  10. ^ 《爽報》Charm,2013年3月1日第7版


  11. ^ 11.011.1 新北市消防局服務據點. 新北市消防局官方網站. [2014年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12日) (中文(台灣)‎). 



相關條目



  • 板橋區 (日本):東京都下轄的一個同名行政區。


  • 新板橋車站特定專用區(新板特區)

  • 新板特區商圈

  • 板橋府中商圈

  • 江子翠

  • 台北遠東通訊園區

  • 林本源園邸

  • 板橋萬坪都會公園


外部連結






  • 板橋區公所


  • 板橋區線上Q版地圖(南雅夜市)

  • 板橋戶政事務所

RgkQ9AEhdEyv,6uTpv8JYR,m1OSPR,gwgEnRpI4JUXKReZSgzZuWZx6,v bPgRP0ut3 mYnJ6BQkT1XNS UDOdt 9aPqqW
O,P9AO6o2B o7KOLK S,vD,BQzQupht8hq2B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