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佛教 |
---|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业 五戒 禪那 波罗密 涅槃 三法印 空性 真如 |
修行位階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
人物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无著 世亲 鸠摩罗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宗喀巴 |
宗派 部派 大乘 金剛乘 上座部 漢傳 藏傳 |
經籍舉要 阿含經(南传尼柯耶)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大智度論 俱舍論 坛经 |
聖地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
相關主題 艺术 制度 历史 組織 批評 |
佛教主題 |
比丘尼(梵語:भिक्षुणी,转写:bhikṣunī,巴利語:bhikkhunī),又譯為苾芻尼、比呼尼、除饉女、乞士女、沙門女,中文俗稱尼師、女尼、尼姑(“尼姑”之稱含不敬意)。比丘尼則是指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僧侶。「尼」在梵語中是女性詞尾,比丘與比丘尼合稱出家二眾。
受沙彌尼十戒的稱為沙彌尼。之后受了式叉摩那戒者,稱為式叉摩那,又名學法女。最后受具足戒者为比丘尼。
目录
1 歷史
2 戒律
3 現代發展
4 注释
5 外部連結
6 参见
歷史
在佛教僧團中,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是養育釋迦牟尼長大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1]。在佛陀時代,修行成就的比丘尼甚多,著名的有神通第一的蓮花色比丘尼。
印度傳統上對女性有歧視,但佛陀允許建立比丘尼僧團,讓印度女性有多一個選擇。至部派佛教時期,阿育王派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丘尼僧團遠渡斯里蘭卡,在錫蘭建立起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團。後在公元435年,錫蘭派十一位比丘尼僧團前往當時的晉朝,為漢地的比丘尼授二部僧戒,漢傳佛教地區就有比丘尼戒傳承。漢傳佛教地區的比丘尼戒,源自於上座部,分別由分別說部以及法藏部傳至中國,直到今日尚有傳承。
1996年,斯里蘭卡引韓國比丘尼僧團前往授戒。第一位斯里蘭卡復興比丘尼的是庫蘇馬比丘尼(Bhikkhuni Kusuma)。現時上座部已經復興比丘尼傳承, 比丘尼僧團包括:斯里蘭卡,以及泰國第一位比丘尼達曼納達比丘尼(俗名Chatsumarn Kabilsingh),西方第一位上座部比丘尼艾雅·凱瑪(Ayya Khema),澳洲第一批上座部四位受具足戒的尼眾,香港第一位上座部比丘尼胜悦比丘尼(Bhikkhuni Uttaranandi),在美國、英國、歐洲亦恢復了比丘尼僧團。
華人世界中,中國大陸因文化大革命影響,比丘尼戒傳承一度斷絕,只剩港澳、新马及台灣,尚有比丘尼戒傳承。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的比丘尼傳統也已恢復。
戒律
巴利律比丘尼有311條戒。8條驅擯戒;17條暫時拘留戒;30條懺悔心墮落戒;166條心懺悔戒;75條學處戒。
現代發展
但是有一些戒律是專門為了比丘尼(比丘尼戒約漢傳是348條, 南傳是311條)而設定,其中最受爭議的是八敬法。非在波羅夷法及僧殘法中,繼承了分別說部的巴利律166條心懺悔戒裡有八敬法的規定。
現代被部分佛教徒認為是歧視女性的規定。但由於這些規定是從佛陀時代所流傳下來的,認為應該廢除與不應廢除的分成兩種意見,各自引經律來說明。分別說部與說一切有部都有流傳有八敬法,但是大眾部只有敬法,沒有八敬法的規定,規定上較為寬鬆。漢傳佛教戒律源自於說一切有部,上座部佛教源自分別說部,傳統上都遵守八敬法。隨住南傳上座部各國恢復比丘尼僧團, 這八條戒與其他百幾條戒都隨時地而有所變遷。台灣昭慧法師為首的比丘尼僧團更公開表示應廢除八敬法。
兩派爭論的焦點是八條戒是否在波闍波提喬達彌要求出家時,佛陀就制定八條戒。根據佛陀隨犯隨制戒的原則,此八條不可能在其姨母出家時就提出。主要是當中的大戒,是佛陀在證悟後十二年才制定。大部份上座部比丘還是讚成恢復比丘尼僧團,而將此八條戒模糊化。
注释
^ 《大正新脩大藏經》No.1478.《大愛道比丘尼經》
外部連結
- 釋惠敏-比丘尼受戒法與傳承之考察
- 菩提長老-上座部比丘尼僧團重建探討
- 李玉珍:〈女齋堂空門化的契機———從齋姑到比丘尼修行方式的轉變〉。
参见
- 佛教制度
- 比丘
- 和尚
佛教七众 |
比丘 | 比丘尼 | 沙彌 | 沙弥尼 | 式叉摩那 | 優婆塞 | 優婆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