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马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Gymnastics brokenchopstick.jpg

鞍马是竞技体操項目之一,只有男子体操有这个项目。起初是金属架子支撑木头制作包裹皮革的“马”,马体上有一对铁环。现在大部分支架采用新型的塑料或合成金属,而“马”用塑料制作。


1896年鞍马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只有两名运动员参加了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鞍马比赛,瑞士的路易斯·朱特和德国的海曼·魏因加特纳。




目录





  • 1 器械要求


  • 2 动作要求


  • 3 历届奥运会男子鞍马金牌获得者


  • 4 外部链接




器械要求


根据国际体操联合会的规定,标准鞍马器械要求如下:


  • 高115厘米(包括20厘米落地垫)

  • 长160厘米

  • 宽35厘米

  • 鞍环高度12厘米

  • 鞍环距离40厘米到45厘米(可调节)


动作要求


一套典型的鞍马动作包括在单环和双环上的动作,以双环动作为主。全套动作并腿全旋为主,在鞍马的所有部位上做动作。运动员通常还会加上移位转体、环上转体、分腿波浪全旋(托马斯全旋)等难度动作。全套动作的下法也很重要,可以是倒立下马,也可以越过马下马。


鞍马被认为是男子体操六个项目中最难的,除双手之外的任何身体部位都不能接触鞍马,整套动作不能停顿。



历届奥运会男子鞍马金牌获得者



  • 1896年: 路易斯·朱特 (瑞士)


  • 1924年: 约瑟夫·威廉 (瑞士)


  • 1928年: 赫曼·汉格 (瑞士)


  • 1932年: 伊斯特凡·佩勒 (匈牙利)


  • 1936年: 康拉德·弗赖 (德国)


  • 1948年: 帕沃·约翰尼斯·阿尔托宁和维科·胡赫塔宁和海奇·萨沃莱宁 (芬兰)


  • 1952年: 维克托·伊凡诺维奇·丘卡林 (苏联)


  • 1956年: 鲍里斯·沙赫林 (苏联)


  • 1960年: Eugen Georg Oskar Ekman (芬兰)和鲍里斯·沙赫林 (苏联)


  • 1964年: 米洛斯拉夫·切拉尔 (南斯拉夫)


  • 1968年: 米洛斯拉夫·切拉尔 (南斯拉夫)


  • 1972年: 维克托·克利门科 (苏联)


  • 1976年: 佐尔坦·马乔尔 (匈牙利)


  • 1980年: 佐尔坦·马乔尔 (匈牙利)


  • 1984年: 李宁 (中国)和皮特·格伦·维德马 (美国)


  • 1988年: 佐尔特·博凯 (匈牙利)和迪米特里·比洛泽尔采夫 (苏联)和Lubomir Geraskov (保加利亚)


  • 1992年: 裴吉洙 (朝鲜) 和维塔里·谢尔博(独联体)


  • 1996年: 李东华 (瑞士)


  • 2000年: 马里乌斯·丹尼尔·乌尔吉卡 (罗马尼亚)


  • 2004年: 滕海滨 (中国)


  • 2008年: 肖钦 (中国)


  • 2012年: 克里斯提安·波奇 (匈牙利)


  • 2016年: 馬克斯·惠特洛克 (英國)


外部链接


  •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

  • 国际体操联合会规则下载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