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國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構成國(英语:constituent country)是某些国家的官方用語,意指一個國家作為一個更大的政治實體的組成部分。「構成國」這一詞並沒有法律定義,僅在不同的場合按上文下理和照字面解釋,例如一個作為聯邦、邦聯或共主邦聯一分子的國家。
構成國雖然和联邦制或邦联制下轄的「邦」或「州」很類似,但是實際上其地位不一定跟「邦」或「州」相同。後者是具有相當獨立地位的政治實體,有自己的州憲法,只要內容不違反聯邦憲法,則其行政立法聯邦政府無權干涉;但以英國的構成國為例,雖然其各自有特殊文化、政治地位,也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但實際上英國仍為一单一制國家,各構成國並沒有獲得联邦制裡的「州」的地位。
目录
1 國際組織
2 英國
2.1 背景
2.2 公民資格
2.3 体育
3 荷蘭
3.1 政治地位
3.2 公民資格
4 丹麥
4.1 王国邦联成員
5 紐西蘭
5.1 境域
6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7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
8 俄罗斯联邦
9 历史上的构成国
9.1 苏联
9.2 南斯拉夫
9.2.1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9.3 捷克斯洛伐克
10 参考文献
11 參閱
國際組織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其中一個以「構成國」來稱呼其成員國的國際組織。歷史上有一些政治實體也是由一定意義上的「國家」(countries)共同組成,這些政治實體的成員都有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而且在加入政治實體以後都仍然保留著很多原來的國家特徵,例如國名、國旗、憲法、國家元首、政府編制等。例如:
- 前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的社会主义共和国[1]
- 前 蘇聯 的加盟共和国
一些欧洲組織(例如欧洲委员会)有時也使用這個詞語來指稱欧洲联盟的欧洲联盟成员国[2]。
英國
英国是由以下三個“構成國”和北愛爾蘭所組成的[3]:
構成國家 | 立法機關 | 行政中心 | 旗帜 | 徽章 | 地圖 |
---|---|---|---|---|---|
英格兰 | 英国国会 | 伦敦 | |||
苏格兰 | 蘇格蘭議會 | 爱丁堡 | |||
威尔士 | 威爾斯國民議會 | 加的夫 | |||
北爱尔兰 | 北愛爾蘭議會 | 贝尔法斯特 |
在英語中,這些國家也被稱作“Home Nations”(國內民族)。英国国会和英國政府都設在伦敦西敏市,有就保留事務(reserved matters)和英格蘭地區專門立法的權力,但其他權力則已經下放給蘇格蘭議會、威爾斯國民議會和北愛爾蘭議會。
四個構成國的行政區劃、法律體制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英格蘭和蘇格蘭原來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而威爾士曾是一個以親王(prince)為首的公國。威爾士的刑事和民事法律體系先後在1284年和16世紀被西敏法正式取代,英格蘭和威尔士兩國成為單一的法律實體英格蘭和威爾斯,而蘇格蘭則保有自己的法系。
四個構成國都有很強的民族性:雖然他們的英国护照上都無一例外地印著“國籍:英國公民”字樣,但他們還是會因為相異的歷史、文化和民族背景而自視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斯人、爱尔兰人等,與他們英国人的身份平行相應。
在某些場合,用“構成國”來敘述北愛爾蘭是不適當的,因為某些主張愛爾蘭統一的人士認為北愛爾蘭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愛爾蘭阿爾斯特省的一部分,也有一些看法認為應該把北愛爾蘭視為英國的一個省。
曼島和海峡群岛作為英国君主的皇家屬地,所以都不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在英國國會裡也沒有代表席位。
背景
在英語中,“country”一詞並不一定有政治上獨立的意思,所以用來形容英国和它的構成王國都可以成立。英国首相的官方網站這樣描述:“聯合王國是由四個國家組成:英格兰、蘇格蘭、威爾士和北爱尔兰。它的全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4]
“構成國”一詞有時也會在英國政府部門中使用。比如在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英國國家統計署(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設計的問卷上的“出生地(country of birth)”就有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愛爾蘭和“其他”的選擇。[5][6]但是這種處理方法還是很罕有的。
公民資格
所有的英國公民,不論從哪個構成國出生,都有權取得英國國籍和歐洲聯盟國籍。在北愛爾蘭出生的人還有取得愛爾蘭國籍的資格。
体育
虽然统一的英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组队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在许多国际体育比赛中,英国也会由全部或部分构成国分别组队参赛,如世界杯足球赛、板球世界杯、羽毛球世锦赛、斯诺克世锦赛、冰壺世界锦标赛等。
体育项目 | 国际体育组织 | 该组织的国际大赛 | 英国在组织中的成员国 |
---|---|---|---|
羽毛球 | 国际羽联 | 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世锦赛 | 英格兰、蘇格蘭、威爾士[7] |
足球 | 国际足联 | 世界杯足球赛 | 英格兰、蘇格蘭、威爾士、北爱尔兰[8] |
板球 | 国际板球理事会 | 板球世界杯 | 英格兰、蘇格蘭[9] |
冰壺 | 世界冰壶联合会 | 世界冰壶锦标赛 | 苏格兰/英国、英格兰、威爾士[10] |
斯诺克 | 世界职业台球与斯诺克协会 | 斯诺克世界锦标赛 | 英格兰、蘇格蘭、威爾士、北爱尔兰[11] |
橄欖球 | 世界橄欖球總會 | 世界盃欖球賽 | 英格兰、蘇格蘭、威爾士[12] |
荷蘭
荷兰王国由以下四個構成國(landen)組成:
荷蘭(Nederland)
阿鲁巴(Aruba)
库拉索(Curaçao)
聖馬丁(Sint Maarten)
構成國家 | 建国日期 | 政治体制 | 政府首腦 | 旗帜 | 国徽 | 地圖 |
---|---|---|---|---|---|---|
荷蘭 | 1581年7月26日 | 君主立宪制 | 荷蘭首相 | |||
阿鲁巴 | 1986年1月1日 | 君主立宪制 | 阿魯巴首相 | |||
库拉索 | 2010年10月10日(荷属安的列斯解体) | 君主立宪制 | 库拉索总理 | |||
聖馬丁 | 2010年10月10日 | 君主立宪制 | 荷屬聖馬丁總理 |
政治地位
荷蘭王國作為單一的主权国家在联合国和欧洲联盟擁有一個席位,而在其他非主權性的国际组织(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各部份可分別獨立參與。在歐盟裏,歐洲以外的荷蘭王國部份被視為歐盟的「域外國家和領地」(landen en gebiedsdelen overzee),然而由於國籍乃王國中央政府管轄範圍,因此不論是歐洲大陸荷蘭、阿魯巴、庫拉索還是聖馬丁的公民,都具荷蘭王國國籍,並同時都是歐盟公民。(包含荷蘭加勒比區的博奈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薩巴),現時荷蘭王國政府正建議讓王國歐洲以外部份於歐盟可取得「外延地區」的地位,使它們可全面參與歐盟事務。每個構成國都有自己的憲法:荷蘭憲法(Grondwet van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和阿魯巴憲法(Staatsregeling van Aruba)等。
公民資格
荷蘭王國是欧洲联盟的成員國。但阿魯巴等通常不被認為歐盟的一部分,其居民在欧洲议会選舉中也沒有投票權[來源請求]。由於國籍法是由聯邦政府而非構成國執行的,所有荷蘭王國的公民都會毫無區別地獲得荷蘭公民和歐洲聯盟公民的資格。
丹麥
王国邦联成員
丹麥王國由以下三個構成國(konstituerende land)組成:
成员 | 人口 | 面积(平方千米)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旗幟 | 國徽 | 地圖 | 政府首脑 |
丹麦 | 5,430,590 | 43,094 | 126 | 丹麦首相 | |||
法罗群岛 | 47,017 | 1,399 | 34 | 法罗群岛总理 | |||
格陵兰 | 56,916 | 2,175,600 | 0.026 | 格陵兰总理 |
紐西蘭
境域
紐西蘭王國境域由新西兰、库克群岛、紐埃、托克劳、罗斯属地組成
境域 | 女王代表 | 政府首腦 | 立法機關 | 首都 | 人口 | 面積 | 備註 | 旗幟 | 徽章 | 地圖 |
---|---|---|---|---|---|---|---|---|---|---|
新西蘭 | 新西兰总督 | 新西兰总理 | 紐西蘭眾議院 | 惠灵顿 | 4,414,400 | 268,680 km² | 劃分為16個地方及查塔姆群岛領地。 | |||
庫克群島 | 庫克群島女王代表 | 庫克群島總理 | 库克群岛议会 | 阿瓦鲁阿 | 21,388 | 236 km² | 與紐西蘭維持自由聯合關係的國家。 | |||
纽埃 | 新西兰总督 | 纽埃总理 | 纽埃议会 | 阿洛菲 | 2,145 | 260 km² | 與紐西蘭維持自由聯合關係的國家。 | |||
托克勞 | 托克勞行政長官 | 托克劳乌鲁 | 托克劳议会 | 托克劳 | 1,405 | 10 km² | 由紐西蘭管轄的境域。 | |||
罗斯属地 | 紐西蘭總督 | 新西兰总督 | 紐西蘭眾議院 | 斯科特站 | 1,000 | 450,000 km² | 紐西蘭在南极的屬地。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根据1995年11月21日所签署的岱顿协定,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被区分为两个政治实体:波赫联邦与塞族共和国,双方各自统领一半的国土,拥有自己的首都、政府、國旗、國徽、總統、議會等。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羅地亞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憲法順序 | 名稱 | 國旗 | 國徽 | 加入年份 | 首都 | 地理區 | 正式國名 | 國會 | 总统 | 地圖 |
---|---|---|---|---|---|---|---|---|---|---|
1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 | 1994年5月 | 薩拉熱窩 | 南歐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 | 波黑联邦议会 | 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 | |||
2 | 塞族共和国 | 1995年2月14日 (前身1992年2月9日) | 东萨拉热窝 巴尼亚卢卡 | 南欧 | 塞族共和國 | 塞族共和国议会 | 塞族共和国总统 | |||
3 | 布尔奇科特区 | 1999年3月5日 | 布尔奇科 | 南欧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布尔奇科特区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 | 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 |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
索馬里內戰爆发後,索馬里出现索馬里蘭、邦特蘭、加勒穆杜格等地方割据政权。2012年,索马里实行联邦制,除索马里兰之外的地方割据政权先后表示拥护联邦政府。目前,索马里名义上有9个联邦成员国(虽然索马里兰不接受索马里联邦政府管治,但仍被索马里联邦政府划为一个联邦成员国)。2012年,索马里实行联邦制。目前名义上暂有9个联邦成员国。
憲法順序 | 名稱 | 國旗 | 國徽 | 建立年份 | 首府 | 地理位置 | 全称 |
---|---|---|---|---|---|---|---|
1 | 奥达兰 | 2009年 | 博拉马 | 奥达勒州 | 奥达兰 | ||
2 | 邦特兰 | 1998年 | 加罗韦 | 努加尔州 巴里州 穆杜格州 卡卡尔州 苏尔州 萨那格州 | 索马里邦特兰国 | ||
3 | 加勒穆杜格 | 2006年 | 南加勒卡约 | 加勒古杜德州 穆杜格州 | 加勒穆杜格国 | ||
4 | 索马里兰 | 1991年 | 哈尔格萨 | 奥达勒州 沃戈伊加勒贝德州 托格代尔州 索勒州 萨纳格州 | 索马里兰共和国 | ||
5 | 卡图莫 | 2012年 | 拉斯阿诺德 | 索勒州 萨纳格州 托格代尔州 | 索马里卡图莫国 | ||
6 | 希曼和赫布 | 2008年 | 阿达多 | 加勒古杜德州 | 希曼和赫布国 | ||
7 | 西南索马里 | 2014年 | 巴拉韦 | 下谢贝利州 中朱巴州 下朱巴州 盖多州 巴科勒州 拜州 | 索马里西南国 | ||
8 | 朱巴兰 | 2008年 | 布阿莱 | 盖多州 下朱巴州 中朱巴州 | 索马里朱巴兰国 | ||
9 | 希尔谢贝利 | 2016年 | 乔哈尔 | 希兰州 下谢贝利州 中谢贝利州 | 索马里希尔谢贝利国 |
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联邦是由联邦主体(俄语:субъе́кт(ы))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国家。但其中有2个联邦主体(均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上)未被国际普遍承认为俄罗斯领土。共和國(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亦即是在俄羅斯聯邦下為了實現民族区域自治而成立的地方自治行政單位,延續於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的自治共和國,根据俄罗斯宪法第68条,自治共和国可决定自己的官方语言和自己的宪法,这项权利是州、自治区、边疆区所没有的;但俄罗斯聯邦宪法第3条明確规定共和国不享有主权。各共和國都有自己的民族,也大多存在一些主張分離的勢力。现时俄罗斯有22个共和国。但其中的克里米亚共和国未被国际普遍承认为俄罗斯领土。
俄罗斯联邦自治共和国地图 | |||||||||||||||
---|---|---|---|---|---|---|---|---|---|---|---|---|---|---|---|
地图 | 共和国 | 英语 | 俄语 | 首府 | |||||||||||
1 | 阿迪格共和國 | Adygea | Адыгея | 迈科普 | |||||||||||
2 | 阿爾泰共和國 | Altai Republic | Алта́й |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 |||||||||||
3 |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 Republic of Bashkortostan | Башкортостан | 乌法 | |||||||||||
4 | 布里亞特共和國 | Buryatia | Бурятия | 乌兰乌德 | |||||||||||
5 | 达吉斯坦共和国 | Dagestan | Дагестан | 马哈奇卡拉 | |||||||||||
6 | 印古什共和國 | Ingushetia | Ингушетия | 马加斯 | |||||||||||
7 |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 Kabardino-Balkaria |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ия | 纳尔奇克 | |||||||||||
8 | 卡爾梅克共和國 | Kalmykia | Калмыкия | 埃利斯塔 | |||||||||||
9 |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 | Karachay-Cherkessia | Карачаево-Черкесия | 切尔克斯克 | |||||||||||
10 | 卡累利阿共和國 | Republic of Karelia | Каре́лия | 彼得罗扎沃茨克 | |||||||||||
11 | 科密共和國 | Komi Republic | Коми | 瑟克特夫卡尔 | |||||||||||
12 | 馬里埃爾共和國 | Mari El | Марий Эл | 约什卡尔奥拉 | |||||||||||
13 | 莫尔多瓦共和国 | Mordovia | Мордовия | 萨兰斯克 | |||||||||||
14 | 薩哈共和國 | Sakha Republic | Якутия | 雅库茨克 | |||||||||||
15 | 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 | North Ossetia - Alan Republic |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 - Ал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 | 弗拉季高加索 | |||||||||||
16 | 韃靼斯坦共和國 | Tatarstan | Татарстан | 喀山 | |||||||||||
17 | 圖瓦共和國 | Tuva | Тува | 克孜勒 | |||||||||||
18 | 烏德穆爾特共和國 | Udmurtia | Удму́ртия | 伊热夫斯克 | |||||||||||
19 | 哈卡斯共和國 | Khakassia | Хакасия | 阿巴坎 | |||||||||||
20 | 车臣共和国 | Chechnya | Чечня | 格罗兹尼 | |||||||||||
21 | 楚瓦什共和國 | Chuvashia | Чувашия | 切博克萨雷 | |||||||||||
22 | 克里米亚共和国 | Crimea | Крым | 辛菲罗波尔 |
历史上的构成国
苏联
苏联的加盟共和國,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俄语: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组成国家,亦可視為蘇聯的一級行政區劃。1991年苏联解体後,當時的15个加盟共和国已全部独立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1956年-1991年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图 | |||||||||||||||
---|---|---|---|---|---|---|---|---|---|---|---|---|---|---|---|
加盟共和国 | 首都 | 加盟年份 | 人口 (1989) | 人口/总人口 (%) | 面积(km²) (1991) | 面积/总面积 (%) | 独立国家 | No. | 地圖 |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 莫斯科 | 1922 | 7008147386000000000147,386,000 | 700151400000000000051.40 | 700717075400000000017,075,400 | 700176620000000000076.62 | 俄羅斯 | 1 | |||||||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基輔 (1934前为哈爾科夫) | 1922 | 700751706746000000051,706,746 | 700118030000000000018.03 | 7005603700000000000603,700 | 70002710000000000002.71 | 烏克蘭 | 2 | |||||||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塔什干 (1930年前为撒马尔罕) | 1924 | 700719906000000000019,906,000 | 70006940000000000006.94 | 7005447400000000000447,400 | 70002009999999999992.01 | 乌兹别克斯坦 | 4 | |||||||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阿拉木圖 | 1936 | 700716711900000000016,711,900 | 70005830000000000005.83 | 70062717300000000002,717,300 | 700112240000000000012.24 | 哈萨克斯坦 | 5 | |||||||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明斯克 | 1922 | 700710151806000000010,151,806 | 70003540000000000003.54 | 7005207600000000000207,600 | 69999300000000000000.93 | 白俄羅斯 | 3 | |||||||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巴库 | 1922 | 70067037900000000007,037,900 | 70002450000000000002.45 | 700486600000000000086,600 | 69993900000000000000.39 | 阿塞拜疆 | 7 | |||||||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第比利斯 | 1922 | 70065400841000000005,400,841 | 70001880000000000001.88 | 700469700000000000069,700 | 69993100000000000000.31 | 格鲁吉亚 | 6 | |||||||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杜尚别 | 1929 | 70065112000000000005,112,000 | 70001780000000000001.78 | 7005143100000000000143,100 | 69996400000000000000.64 | 塔吉克斯坦 | 12 | |||||||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基希讷乌 (前名基什涅夫) | 1940 | 70064337600000000004,337,600 | 70001510000000000001.51 | 700433843000000000033,843 | 69991500000000000000.15 | 摩尔多瓦 | 9 | |||||||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比什凯克 (前名伏龙芝/必茨伯克) | 1936 | 70064257800000000004,257,800 | 70001480000000000001.48 | 7005198500000000000198,500 | 69998900000000000000.89 | 吉尔吉斯斯坦 | 11 | |||||||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维尔纽斯 | 1940 | 70063689779000000003,689,779 | 70001290000000000001.29 | 700465200000000000065,200 | 69992899900000000000.29 | 立陶宛 | 8 | |||||||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阿什哈巴德 | 1924 | 70063522700000000003,522,700 | 70001230000000000001.23 | 7005488100000000000488,100 | 70002190000000000002.19 | 土库曼斯坦 | 14 | |||||||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葉里溫 | 1922 | 70063287700000000003,287,700 | 70001150000000999991.15 | 700429800000000000029,800 | 69991300000000000000.13 | 亞美尼亞 | 13 | |||||||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里加 | 1940 | 70062666567000000002,666,567 | 69999300000000000000.93 | 700464589000000000064,589 | 69992899900000000000.29 | 拉脫維亞 | 10 | |||||||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塔林 | 1940 | 70061565662000000001,565,662 | 69995500000000000000.55 | 700445226000000000045,226 | 69992000000000000000.20 | 爱沙尼亚 | 15 |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羅地亞、波黑、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属于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组成。
憲法順序 | 名稱 | 國旗 | 國徽 | 加入年份 | 首都 | 地理區 | 現況 | 旗幟 | 地圖 |
---|---|---|---|---|---|---|---|---|---|
1 |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45 | 卢布尔雅那 | 巴尔干半岛/中欧 | 斯洛維尼亞 | ||||
2 | 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1963 | 萨格勒布 | 巴尔干半岛 | 克罗地亚 | ||||
3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 | 1945 | 塞拉耶佛 | 巴尔干半岛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
4 | 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 | 1945 | 波德戈里察 | 巴尔干半岛 | 蒙特內哥羅 | ||||
5 | 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 | 1945 | 斯科普里 | 巴尔干半岛 | 北馬其頓 | ||||
6 |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1945 | 贝尔格莱德 | 巴尔干半岛 | 塞爾維亞 |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eská a Slovenská Federativní/Federatívna Republika, ČSFR)是捷克斯洛伐克在1990年4月到1992年12月31日期間的正式國名。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兩個國家。
憲法順序 | 名稱 | 國旗 | 國徽 | 加入年份 | 首都 | 地理區 | 現況 | 旗幟 | 地圖 |
---|---|---|---|---|---|---|---|---|---|
1 | 捷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 1969年 | 布拉格 | 中歐 | 捷克 | ||||
2 | 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69年 | 布拉迪斯拉发 | 中欧 | 斯洛伐克 |
参考文献
^ Definition-Ge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
^ Parliamentary Assembly Resolution 1365 (2004) "Economic aspects of European Union enlargement: the crucial years ahead"
^ Countries within a count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8-20..
^ Number 10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8-20.
^ 2001 British Census
^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 BWF MEMBERSHIP EUROPE. [2012-05-03].
^ FIFA.com - FIFA's Member Association. [2012-05-03].
^ ICC Cricket World Cup - International Cricket Council (ICC). [201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 World Curling Federation - WCF Member Associations. [2012-05-03].
^ Snooker National Associations. [2012-05-03]. [永久失效連結]
^ International Rugby Board - World Rankings: Full world rankings. [201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0).
參閱
- 不列顛群島 (用語)
- 英國國籍法
- 权力下放
- 北愛爾蘭議會
- 威爾斯國民議會
- 蘇格蘭議會
- 王权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