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实验室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本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9月9日)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Nokia Bell Labs | |
---|---|
贝尔实验室总部 | |
公司類型 | 私人 (诺基亚子公司) |
成立 | 1925年(1925) (贝尔电话实验室公司) |
代表人物 | Marcus Weldon |
總部 | Murray Hill, 新泽西州, 美国 |
产业 | 电信, 信息技术, 材料科学 |
母公司 | AT&T (1925–1996) Western Electric (1925–1983) 朗讯 (1996–2006) 阿爾卡特-朗訊 (2006–2016) 诺基亚 (2016–至今) |
网站 | www.bell-labs.com |
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最初是贝尔系统内从事包括电话交换机、电话电缆、半导体等电信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机构。地点位于美國新澤西州聯合縣的Murray Hill。
目录
1 歷史
2 成就
3 重要發明表
4 评价
5 参看
6 外部链接
歷史
1925年,当时AT&T总裁华特·基佛德收购了西方电子公司的研究部门,成立了一个叫做“贝尔电话实验室公司”的独立实体。AT&T和西方电子各拥有该公司的50%股權。
贝尔实验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基础研究、系统工程和应用开发。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从事电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编程理论。系统工程主要研究构成电信网络的高度复杂系统。开发部门是贝尔实验室最大的部门,负责设计构成贝尔系统电信网络的设备和软件。
在AT&T時期,貝爾實驗室的研發經費主要來自美國民眾繳納電話費的附加稅,所以美國人不需花很多錢就可取得貝爾實驗室的專利技術授權,分享貝爾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1984年以后,按照美国政府分拆AT&T的协议,从贝尔实验室中分割成立了Bellcore。Bellcore为分拆后的一系列小贝尔公司统一提供研究开发的服务。
1996年,贝尔实验室以及AT&T的设备制造部门脱离AT&T、成为朗讯科技,AT&T保留了少数研究人员成为其研究机构:AT&T实验室。
2006年,朗讯与阿尔卡特合并为阿爾卡特-朗訊。貝爾實驗室归阿爾卡特-朗訊。
2016年,诺基亚完成对阿爾卡特-朗訊的收购。貝爾實驗室归诺基亚。
成就
贝尔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
- 1933年,卡尔·央斯基通过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发现银河中心在持续发射无线电波,透過此研究而建立了射电天文学。
- 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参与这项研究的约翰·巴丁、威廉·肖克利、华特·布拉顿(于195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发表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他的成果是部分基于奈奎斯特和哈特利先前在贝尔实验室的成果。- 1964年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69年喬治·埃爾伍德·史密斯和威拉德·博伊爾共同發明電荷耦合元件。兩人因而獲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贝尔实验室发明光电池。
- 贝尔实验室也是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的发源地。C语言是由布莱恩·柯林汉、丹尼斯·里奇和肯·湯普遜在1970年代早期开发的。1983年,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为扩展C语言而开发了C++语言。
- 1987年,英格丽·多贝西发现如何构建紧密支持的离散正交小波。
重要發明表
時間 | 項目 |
---|---|
1940年 | 數據型網路 |
1947年 | 電晶體、行動電話技術 |
1954年 | 太陽能電池 |
1958年 | 激光 |
1960年 | 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逻辑单元CMOS,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 |
1962年 | 語音信號數位傳輸、通信衛星:電星1號(Telstar 1) |
1963年 | 無線電天文學(太空望远镜、電波望遠鏡) |
1969年 | C語言、UNIX作業系統、电荷耦合元件(CCD,用於條碼讀取器、攝影機、掃描器、影印機) |
1979年 | 系統單晶片型的數位信號處理器(SoC DSP,用於數據機、無線電話等) |
评价
诞生了9位诺贝尔奖得主;产生了晶体管、Unix系统和C语言;但是为了公司的电话业务利益,也雪藏了一些创新,比如磁带和答录机。
参看
- 朗訊科技
- AT&T
- 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外部链接
贝尔实验室(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