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十九大党章明确规定)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邓小平个人的理论。[1]
这一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中共党章中,成为中共指导思想之一。
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 ”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或引用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邓小平理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80年代施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
虽然邓小平理论认为要改革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融入私有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进而达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但邓小平理论也强调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必须自始至终占有统治地位。同时,邓小平理论还认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国家不会和平演变成资本主义,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其思想。
邓小平理论也被一些社会主义者或所谓“教条主义”的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称為修正主义;他們指責,邓小平理论的政策是剝削無產階級,使资产階級興起。 在中國以外,“邓主义 ”(Dengism)或“邓小平主义 ”被理解为邓小平理论。
目录 1 具体内容 1.1 邓小平经济理论 1.2 邓小平政治理论 1.3 邓小平军队建设理论 1.4 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 2 参考文献 3 外部链接 4 参见 具体内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点: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經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 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一國兩制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臺灣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邓小平经济理论 邓小平关于经济的理论,概括起来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邓小平主张恢复市场的功能,以邁向生產力理論。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以便使下游产业获取利润,而在市场定价下面,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观。
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邓小平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大萧条时期不少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经济的计划性。邓小平认为在本质上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是是否存在剥削。因而邓小平坚持公有制占主导,凡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都属于公有制成分。同时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些人多数成了私营业主。
邓小平在经济理论方面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的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丧失了自主性,对人才以及资源的不合理运用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利润率难以提高,科技含量也始终很低,因此邓小平希望建立和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相似的股份制企业制度。
邓小平政治理论 邓小平认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邓小平认为为了完善体制,需要做到党政分开 [來源請求] ,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对于“执政党”理念的误解是造成党政长期不分的原因。举美国的例子,现在民主党在美国执政,但这并不表示民主党中央机关可以干预联邦政府的运作,政府和党负担的是不同的职能。由于长期以来党政不分使得中国各级政府、党委运行效率低下,政府职能不明确等弊病。
邓小平曾认为学校、企业当中不需要党组织。
邓小平认为应该适当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但邓小平也认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徹底階級自由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中国共产党
第五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党中央主要负责人:习近平 全国代表大会 (十九大) 中央委员会 (十九届)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 地方组织: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地方委员会、党委书记 基层组织: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党组、第一书记军队委员会 纪律检查机关、纪律处分条例中央巡视制度、地方巡察制度 政府国家宪政体制
法律 (列表) 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香港法例、澳门法律国家行政机关
中央人民政府 (第十三届国务院) 总理:李克强(历届内阁) 副总理:韩正、孙春兰 胡春华、刘鹤国务委员 秘书长 (办公厅) 全体会议 (第十三届) /组成人员 常务会议 (第十三届)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人) 行政区划、机构编制 (列表) 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 基本国策、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监察机关
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任:杨晓渡 副主任:刘金国 、杨晓超 、李书磊 、徐令义 、肖培 、陈小江 国家司法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政治 統一戰線·港澳台政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中央统战部) 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香港政党、澳门政党人民團體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 香港司法体制、澳门司法体制 外交·国安
外交部 (发言人、驻外机构) 商务部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全国人大外事委、全国政协外事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发展道路、中國夢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新型國際關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 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中國與聯合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国际反华势力习近平外事访问列表 李克强外交访问列表 国家安全部 公安部国内安全保卫局、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 政治主题
共产主义 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 無階級社會 集体领导 公有制 工人自治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世界革命
特征
共產主義國家 共产党(共产党列表) 共產主義革命 共產主義象徵 共產主義與宗教 共产主义运动
变种
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反修正主义(斯大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马列毛主义 · 霍查主义) 卢森堡主义 · 托洛茨基主义 铁托主义 · 赫魯曉夫主義 卡斯特罗主义 · 格瓦拉主義 卡达尔主义 · 胡萨克主义 胡志明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左翼共产主义 · 無政府共產主義 宗教共產主義(基督教共產主義) 欧洲共产主义 · 世界共產主義 · 民族共产主义 · 無国籍共產主義
國際組織
共產主義者同盟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第四国际 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左翼国际政党组织列表
人物
马克思 恩格斯 羅莎·盧森堡 卡尔·李卜克内西 列寧 托洛茨基 斯大林 葛兰西 毛泽东 胡志明 金日成 铁托 霍查 菲德尔·卡斯特罗 切·格瓦拉
相關条目
反資本主義 反法西斯主義 左翼政治 新阶级 · 新左翼 原始共產主義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後共產主義 反共主義 去共产主义化 反共大屠杀 對共產主義的批評 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
共产主义主题
邓小平军队建设理论 邓小平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国情、军情创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强国之路,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这一理论对中国新时期军队建设起着决定性影响。
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 邓小平理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 郑必坚、龚育之、杨春贵、李君如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页1(绪论)。 外部链接 参见 共产主义主题 中国共产党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政治主题 邓小平 毛澤東思想 黑貓白貓論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改革開放
中国共产党
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 · 列宁主义 · 托洛茨基主义 · 斯大林主义
毛泽东思想 党指挥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人民民主专政 · 統一戰線 · 人民战争 · 为人民服务 · 实事求是 · 整风 · 新民主主义 · 土地改革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反右运动 ·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三个世界
华国锋时期指导思想一纲两目(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安定团结) · 两个凡是(汪东兴)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四项基本原则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改革开放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三个有利于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大讨论 · 猫论 · 摸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主要內容 · 保持先进性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可持续 · 和谐社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國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其他 五讲四美三热爱 ·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清除精神污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社会主义荣辱观
制度
章程 · 入党誓词 · 党旗、党徽 · 党费 · 党报、党刊 · 民主集中制 · 纪律检查机关 ·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央组织
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
最高负责人 (历史沿革)1921 中央局(书记) → 192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 1925 总书记) → 1927 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 → 1945 主席 → 1982 总书记 )
中央政治局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秘书长
直属机构 中央办公厅 · 中央组织部 · 中央宣传部 · 中央统战部 · 中央外联部 · 中央政法委 · 中央政研室 · 中央网信办 · 中央台办 · 中央外事办 · 中央编办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 · 中央党校(行政学院)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人民日报》社 · 《求是》杂志社 · 《光明日报》社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中央委员 (候补委员) 二届(候补) · 三届(候补) · 四届(候补) · 五届(候补) · 六届(候补) · 七届(候补) · 八届(候补) · 九届(候补) · 十届(候补) · 十一届(候补) · 十二届(候补) · 十三届(候补) · 十四届(候补) · 十五届(候补) · 十六届(候补) · 十七届(候补) · 十八届(候补) · 十九届(候补)
中央军事委员会
沿革 1925 中央军事部 → 1926 中央军事委员会 → 1928 中央军事部 → 1930 中央军事委员会 → 1931 中央军事部 → 1937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 1945 中央军事委员会 → 1954 中央军事委员会
负责人 中央军事部长 → 中央军委书记 → 中央军事部长 → 中央军委书记 → 中央军事部长 → 中革军委主席 → 中央军委主席 → 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顾问委员会
中央纪律 检查委员会
沿革 1927 中央监察委员会 → 1949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1955 中央监察委员会 → 1978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负责人 1949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 1955 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 → 1978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 1987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地方组织
地方各级党代会 各省级行政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集体 省委(省委书记、省委办公厅)、自治区党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
基层组织
基层党代会 基层党委 · 党工委 · 党组 党支部 党小组 优秀共产党员
冷战
美國 ·
蘇聯條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 · 東南亞條約組織 · 东南亚国家联盟 · 不结盟运动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华沙条约组织 · 欧洲煤钢共同体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争取进步联盟 · 中部公約組織 ·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
時間表
1940年代 雅尔塔会议 · 不可思議計畫 · 波茨坦会议 · 盟軍佔領德國 · 去纳粹化 · 古琴科事件 · 伊朗危机 · 印巴分治 · 希腊内战 · 科孚海峽事件 · 對德政策的重述 · 法越戰爭 · 印尼獨立戰爭 · 杜鲁门主义 · 亞洲關係會議 · 马歇尔计划 · 捷克斯洛伐克二月政變 · 第一次中东战争 · 蘇聯-南斯拉夫交惡 · 南非種族隔離 · 柏林封鎖 · 西方盟國的背叛 · 铁幕 · 東方集團 · 國共內戰 · 臺灣戒嚴 · 馬來亞危機 · 莫洛托夫計劃
1950年代 竹幕 · 羅森堡夫婦案 · 朝鲜战争 · 1953年伊朗政變 · 东德六一七事件 · 1954年瓜地馬拉政變 · 越南分裂 · 臺海危機 · 日內瓦高峰會 (1955年) · 阿尔及利亚战争 · 波茲南事件 · 匈牙利十月事件 · 第二次中东战争 · 1958年伊拉克革命 · 斯普特尼克危机 · 古巴革命 · 大跃进 · 厨房辩论 · 萬隆會議 · 布瑞克憲法修正案 · 哈尔斯坦主义
1960年代 土耳其政变 · 刚果危机 · 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 · 铁列克提事件) · 苏阿决裂 · 美日安保條約 · 四一九革命 · U-2擊墜事件 · 東方一號 · 猪湾事件 · 柏林圍牆 · 葡萄牙殖民地戰爭 · 古巴导弹危机 · 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 美軍佔領多明尼加 · 越南战争 · 南越政變 · 南非邊境戰爭 · 印尼九三〇事件 · 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 · 寮國內戰 · 阿根廷革命 · 希臘軍政府 · 普韋布洛號事件 · 第三次中东战争 · 埃以消耗战争 · 文化大革命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 中印边境战争 · 布拉格之春 · 青瓦台事件 · 伊拉克政變 · 五月风暴 · 中苏边界冲突 · 特拉特洛尔科事件 · EC-121击落事件 · 第一輪戰略武器限制談判 · 阿波羅11號
1970年代 缓和政策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慕尼黑惨案 · 叙利亚校正革命 · 柬埔寨內戰 · 黑色九月 · 现实政治 · 乒乓外交 · 柏林四强协定 ·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 尼克松访华 · 智利政變 · 贖罪日戰爭 · 泰國學運 · 第一次石油危机 · 康乃馨革命 · 印尼佔領東帝汶 · 第二輪戰略武器限制談判 · 羅德西亞叢林戰爭 · 安哥拉内战 · 莫三比克內戰 · 赫尔辛基协议 · 板门店事件 · 歐加登戰爭 · 衣索比亞內戰 · 黎巴嫩內戰 · 改革开放 · 柬越戰爭 · 中越戰爭(中越邊境衝突) · 伊朗伊斯蘭革命 · 兀鷹行動 · 骯髒戰爭 · 孟加拉战争 · 中阿决裂 · 南黎巴嫩衝突 · 若望·保祿二世當選教皇
1980年代 阿富汗戰爭 · 联合抵制1980年夏季奥运会 · 福克蘭群島戰爭 · 第五次中东战争 ·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 仰光爆炸事件 · 联合抵制1984年夏季奥运会 · 团结工会 · 两伊战争 · 中美洲危機 · 大韓航空007號班機空難 · 優秀射手演習 · 星球大战计划 · 美軍入侵格瑞那達 · 革新開放 · 人民力量革命 · 六月民主运动 · 臺灣戒嚴令解除 · 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 · 伊朗航空655號班機空難 · 緬甸民主示威 · 智利公投 · 六四天安門事件 · 美国入侵巴拿马 · 东欧剧变(波羅的海之路 · 天鵝絨革命 · 羅馬尼亞革命) · 新思维(经济改革 · 開放政策)
1990年代 天鵝絨分離 · 蒙古民主革命 · 也門統一 · 南斯拉夫解體 · 海湾战争 · 兩德統一 · 苏联解体
情報組織 中央情报局 · 联邦调查局 · 美国国家安全局 · 秘密情報局 · 克格勃 · 史塔西 · 摩萨德 · 對外安全總局
競賽 军备竞赛 · 核軍備競賽 · 太空競賽
外交政策 杜鲁门主义 · 马歇尔计划 · 圍堵政策 · 艾森豪威尔主义 · 多米諾骨牌理論 · 甘迺迪主義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三個世界 · 新東方政策 · 詹森主義 · 勃列日涅夫主义 · 尼克森主義 · 烏布利希主義 · 卡特主義 · 里根主义 · 推回
意識形態
资本主义 反共主義 · 麦卡锡主义 · 帝国主义 · 凯恩斯主義 · 货币主义 · 第一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 芝加哥經濟學派 · 雷根經濟學 · 供應面經濟學 · 撒切尔主义 · 基督教民主主義 · 新保守主義
共产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斯大林主义 · 托洛茨基主义 · 左翼共产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胡志明思想 · 赫魯曉夫主義 · 铁托主义 · 霍查主义 · 卡斯特罗主义 · 格瓦拉主義 · 古拉什共产主义 · 胡萨克主义 · 新左翼 · 欧洲共产主义
其它 不結盟主義 · 錫安主義 · 三民主義 · 泛伊斯蘭主義 · 伊斯兰社会主义 · 解放神學
宣傳 積極策略 · 《消息报》 · 《真理报》 · 自由歐洲電台 · 塔斯社 · 美国之音 · 莫斯科广播电台
參見 铁幕 · 竹幕 · 台灣問題 · 朝韩关系 · 红色恐慌 · 末日之鐘 · 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 · 中东战争 · 邊緣政策 · 北約與俄羅斯的關係 · 蘇聯與俄羅斯於美國的間諜活動史 · 美蘇關係 · 美蘇首腦會議
相关人物 · 分類 · 主題 · 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