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哼语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巴哼语 | |
---|---|
那峨语、巴登语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國, 越南 |
区域 |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江省、宣光省 |
族群 | 瑶族,巴天族 |
母语使用人数 | 中国约4.8万(1997)[1] 越南约5000(2015)[2] |
語系 | 苗瑤語系
|
文字 | 无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pha |
Glottolog | pahn1237 [3] |
瀕危程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4] 脆弱(UNESCO) | |
巴哼语是中国湘黔桂三省交界处贵州、广西一侧自称“巴哼”(.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pa31 ŋ̊ŋ35)的瑶族所使用的语言,属于苗瑶语苗语支。越南也分布有少量使用巴哼语的族群。
湘黔桂三省交界处湖南一侧自称“唔奈”的瑶族所使用的唔奈语跟巴哼语比较接近,在一些资料中被归为「巴哼语唔奈方言」。
目录
1 使用族群
2 研究历史
3 方言
4 语音
4.1 声母
4.2 韵母
4.3 声调
5 词汇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連結
使用族群
巴哼语的使用族群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其中融水县人数最多。他们自称“巴哼”(pa31 ŋ̊ŋ35),故以此为其语言定名。侗族称其为“嘎优”(ka31 jiu33),
苗族称其为“大达优”(ta55 tia42 ju33),都是“瑶人”的意思。汉族称其为“红瑶”、“八姓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划分中,他们被识别为瑶族。人口约有4.8万人(1997)[a]。[1]:1[5]:733
巴哼语的使用族群在越南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江省北光县、箐门县、黄树皮县,宣光省霑化县、安山县,其中北光县分布最为集中。他们在越南的民族划分中被视为独立民族,称巴天族。人口有5000多人(2015)。[6]:158[2]美国语言学家艾杰瑞指出,他们所操的语言与中国广西三江县高基瑶族乡的巴哼语非常近似。[7]
研究历史
1905年,法国人博尼法西发表了《明江上游居民所操语言之研究》,文中记录了“那峨语”,即自称“那峨”、他称“贵州人”的族群所说的不同于瑶族勉语的语言。这是关于巴哼语的最早的研究。[8][1]:3
在1982年的《瑶族语言简志》中,巴哼语曾经被视为布努语的一种方言。[9]:117毛宗武后来表示,这是当时囿于材料不足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实际上巴哼语与布努语的距离超越了一般人所理解的方言概念,是不能跟布努语的方言摆在同一个平面上的。[1]:3
《瑶族语言简志》中,巴哼话和唔奈话被认为是布努语的方言,二者是平级关系。[9]:117美国学者大卫·斯特雷克则将两者分列为两种语言,且各自分属一个单独的语族,与苗语族、瑶语族等是平级关系。[10]后来,毛宗武、陈其光等都认为,巴哼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唔奈话是巴哼语的方言。[11][1]:84。近年来,李云兵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唔奈语是独立的语言,而非巴哼语的方言。[12]
巴哼语在语音上没有-m韵尾和塞音韵尾韵母,在语法上中心语一般在前,在词汇上也与苗语支语言比较近似,因此归入苗瑶语苗语支。[13][14][1]:233-235
方言
巴哼语可以分为两个方言[1]:84、85:
- 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广西三江县文界乡、良口乡,融水县白云乡、大浪乡、安陲乡、香粉乡,龙胜县三门镇、平等乡,贵州从江县高忙乡[b]。越南的巴哼语也属南部方言。
- 以三江县老堡乡白文村(习称“文界”)的巴哼语为代表[c]。
- 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黎平县滚董乡、顺化乡,广西三江县同乐乡。广西融水县大浪乡、大年乡、安太乡、洞头乡、滚贝乡、汪洞乡、杆洞乡也有分布。
- 以黎平县地坪镇岑卜村(习称“滚董”)的巴哼语为代表[d]。
南北方言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有没有鼻冠闭塞音声母(如ᵐp),有鼻冠闭塞音声母的属南部方言,没有的属北部方言。除此以外在词汇上也有一定的差异。[1]:90
语音
声母
巴哼语南部方言的声母表如下[1]:2-4:
| 塞音/塞擦音 | 鼻冠塞音/塞擦音 | 鼻音 | 近音 | 擦音 | |||||||||
---|---|---|---|---|---|---|---|---|---|---|---|---|---|---|
不送气 | 送气 | 浊流 | 不送气 | 浊流 | 清鼻冠音 | 浊音 | 浊流 | 清音 | 浊音 | 浊流 | 清音 | 清音 | ||
唇音 | 一般 | p | pʰ | pʱ | ᵐp | ᵐpʱ | m̥p | m | mʱ | m̥ | ʋ | ʋʱ | f | |
腭音化 | pʲ | pʰʲ | pʱʲ | ᵐpʲ | ᵐpʱʲ | mʲ | mʱʲ | |||||||
齿龈音 | 一般 | t | tʰ | tʱ | ⁿt | ⁿtʱ | n | nʱ | n̥ | l | lʱ | l̥ | s | |
腭音化 | tʲ | tʰʲ | tʱ | lʲ | lʱʲ | l̥ʲ | ||||||||
唇音化 | tʷ | tʰʷ | sʷ | |||||||||||
龈颚音 | 一般 | tɕ | tɕʰ | tɕʱ | ȵtɕ | ȵtɕʱ | ȵ̥tɕ | ȵ | ȵʱ | ȵ̥ | j | jʱ | ɕ | |
软腭音 | 一般 | k | kʰ | kʱ | ᵑk | ᵑkʱ | ŋ | ŋʱ | ŋ̥ | x | ||||
唇音化 | kʷ | kʰʷ | kʱʷ | |||||||||||
小舌音 | 一般 | q | qʰ | qʱ | ᶰq | ᶰqʱ |
- 鼻冠闭塞音声母有闭塞音消失的趋势,改读对应部位的鼻音。北部方言即读对应部位的鼻音。[1]:91古鼻冠闭塞音声母,不论全清、次清、全浊,都向鼻音(而非闭塞音)转化,是巴哼语异于其他苗瑶语的重要特征。[11]
tʲ、
tʰʲ、
tʷ、
tʰʷ、
sʷ用于近代汉语借词。- 元音开头的音节,实际带有喉塞音声母
ʔ。
韵母
巴哼语南部方言的韵母表如下[1]:4-5:
前 | 央 | 后 | |||||
---|---|---|---|---|---|---|---|
一般 | 鼻化 | 一般 | 鼻化 | 一般 | 鼻化 | 展唇 | |
高 | i | ĩ | ʉ | ||||
次高 | ɪ | ɪ̃ | |||||
半高 | e | ẽ | o | õ | ɤ | ||
半低 | ɛ | ɛ̃ | ɔ | ɔ̃ | |||
低 | a | ã |
- 另有
ŋ、
ŋʱ、
ŋ̊ŋ三个不含元音的音节。
声调
巴哼语南部方言的声调表如下[1]:6-7:
调号 | 调值 | 来源 | |
---|---|---|---|
苗瑶语调类 | 近代汉语 借词调类 | ||
1 | 35 | 第1调 | 去声 |
2 | 33 | 第2调 | 阴平 |
3 | 31 | 第3调 | |
4 | 31 | 第4调 | 阳平 |
5 | 55 | 第5调 | |
6 | 44 | 第7调 | |
7 | 53 | 第7调 | 上声 |
8 | 31 | 第8调 |
- 古苗瑶语B调类未分化。第8调并入第4调。
- 第1调的数词与第1调、第2调的量词组合时,前面的数词变读为第7调。除此外没有其他连续变调。
- 各地方言(及唔奈语)的调类、调值基本相同。[1]:98[11]
词汇
巴哼语(南部方言)以派生为主要的构词手段,词缀一般在前,常见的名词前缀有a44、qa31、qa35、ŋ̍31、qɛ53等。[1]:16-19
巴哼语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汉语借词,具体又可分为早期借词和近代借词。
- 早期借词借自上古/中古汉语,内容广泛,多为单音节,作为语素有一定的构词能力,不使用固有词之外的音位,服从固有词的语音结构和构词规律[e],声调按中古汉语四声八调对应归入1-8调。[1]:22-24
- 近代借词以西南官话的语音系统为基础,内容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多为双音节的合成词,有使用固有词之外的音位,声调按桂柳话的调值归入固有词的调类。[1]:29-30
注释
^ 该数据包含使用唔奈语的人口。
^ 后改翠里瑶族壮族乡。
^ 1950年代调查时的发音人来自良口区文界乡白文村[1]:4,故过去资料多称“文界”。该地现调整为老堡乡白文村白文自然村。[15][16]
^ 1950年代调查时的发音人来自龙额区滚董乡岭卜村[1]:4,故过去资料多称“滚董”。岭卜村即岑卜村,“岑”为侗语中“山”的音译。该地现调整为地坪镇岑卜村岑卜自然村。[17][18]
^ 如
qa31 ᵐpɔ35,借自“猫”,但在语音上有鼻冠音,在构词上有跟固有词类似的前缀。
参考文献
^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 毛宗武,李云兵. 巴哼语.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7. ISBN 7-80613-371-2. 引文格式1维护:日期与年 (link)
^ 2.02.1 李锦芳, 论中越跨境语言, (编) 苏金智,卞成林, 跨境语言与社会生活,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09–128, 2015, ISBN 978-7-100-11619-0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Pa-Hng.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 贵州省志·民族志.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2. ISBN 7-5412-0967-8.
^ 利国,徐绍丽. 越南民族.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9. ISBN 7-80053-760-9.
^ Jerold A. Edmondson. Map & Language Descriptions Borderlands: Lesser Known Indigenous Languages of Northern Vietnam.
^ Bonifacy, Auguste. Étude sur les Langues parlées par les Populations de la Haute Rivière Claire.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V. 1905:306-327.
^ 9.09.1 毛宗武,蒙朝吉,郑宗泽. 瑶族语言简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2. CSBN 9049·25. 引文格式1维护:日期与年 (link)
^ Strecker, David. Some Comments on Benedict's "Miao–Yao Enigma: The Na-e language" (PDF).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1987, (10): 22–42.
^ 11.011.111.2 陈其光. 巴哼语. 中国的语言.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ISBN 7-100-04363-8.
^ 李云兵. 20世纪以来的苗瑶语调查. 民族翻译. 2011, (1): 72–80.
^ 邓晓华,王士元. 苗瑶语族语言亲缘关系的计量研究——词源统计分析方法. 中国语文. 2003, (3): 253–263.
^ 巴哼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
^ 行政区划. 三江侗族自治县志.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 29-37. ISBN 7-81001-275-4.
^ 2017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老堡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7.
^ 贵州省黎平县地名志. 黎平县人民政府内部资料. 1985: 259-261.
^ 2017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地坪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7.
外部連結
- 巴哼语与唔奈语六个方言点的基本词汇比较表(英文维基词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