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src=
万里长城-山海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Shanhaiguan.jpg
山海关

正式名稱
英文名稱*
Shanhai Pass
法文名稱*
Passe (de) Shanhai
基本資料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国
註冊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產(i,ii,iii,iv,vi)
註冊歷史
註冊年份
1987年
UNESCO的记录(英文)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註冊。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为准。










山海关

山海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
河北省秦皇岛市40°00′33.71″N 119°45′14.92″E / 40.0093639°N 119.7541444°E / 40.0093639; 119.7541444坐标:40°00′33.71″N 119°45′14.92″E / 40.0093639°N 119.7541444°E / 40.0093639; 119.7541444
分类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

编号
1-102
登录
1961年


山海关(满语:ᡧᠠᠨᠠᡥᠠ
ᡶᡠᡵᡩᠠᠨ
,穆麟德:šanaha furdan,太清:xanaha furdan),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1]。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著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註 1],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3]


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定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景区资质”。原因是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4]




目录





  • 1 历史


  • 2 建筑


  • 3 註解


  • 4 参考文献


  • 5 外部链接


  • 6 参见




历史




被认为是长城起点的“老龙头”。




明末东北边疆战略态势图。




明末山海关的地图。




解放軍佔領山海關。


山海关北靠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時,屬孤竹;周朝時,屬燕地;秦、漢時,屬遼西郡。北齐和隋唐时都在这一带修建过城关,今日在撫寧石門寨,仍可看見北齊長城遺址,隋文帝時,設置榆關,元朝時稱遷民鎮。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关”,歸隸永平府管轄。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禎年间,兵部尚書孫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高3丈,周长1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称“老龙头”。此外还有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以上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5]。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6]。天启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7],次年,马步兵员已达十万[8]。御史汪裕疏言:山海关“现存之兵,御侮有余,定额之饷解给无难”。[9]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軍入關,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


清朝时,山海关为临榆县城,因位于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而有“两京锁钥”之称。清末和民国时期,关城周围又成为战场,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长城抗战都在这里率先爆发。


目前山海关及周边的古建筑,已大多修复原貌,形成独具特色长城历史文化游,明清社会民俗游以及古代孟姜女等传说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名城。其城墙尚完整,是中国现今保存相对较好的一座明长城关城。当今,其旅游文化价值显著,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城”。



建筑





迎恩门,山海关西门




重修工程


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约4公里。城墙高14米,厚7米,内用夯土填筑,外用青砖包砌。东墙的南北两侧与长城相连,墙上有奎光阁、牧营楼、威远堂、临闾楼等建筑。东、南、北三面墙外挖掘了深8米、宽17米的护城河并架设吊桥。城中心筑有钟鼓楼。


山海关的四面均开辟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镇东门”、“迎恩门”、“望洋门”和“威远门”。四门中除威远门外,都筑有高大的城楼。东门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由外至内设有卫城、罗城、瓮城和城门四道防护。城门为巨大的砖砌拱门,位于长方形城台的中部。城台高12米,其上的城楼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建筑。城楼上层西侧有门,其余三面设箭窗68个,平时以朱紅色的窗板掩盖。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相传为明代进士萧显书写,每字高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城的象征。



註解



  1. ^ 虎山長城於1990年在丹東虎山被發現,經考古專家確認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91年9月由新華社對外發佈這一消息。[2]



参考文献




  1. ^ 杨雨苍:《临榆县志》


  2. ^ 虎山風景區. 華夏經緯網. [2015-03-16]. 


  3.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 [2011-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9). 


  4. ^ 综合协调司. 国家旅游局通报近期5A级景区核查情况. 国家旅游局. 2015-10-09 [2015-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1). 


  5. ^ 《明熹宗实录》,卷31


  6. ^ 《明熹宗实录》,卷28


  7. ^ 《明熹宗实录》,卷24


  8. ^ 《明熹宗实录》,卷31


  9. ^ 《明熹宗实录》,卷57



外部链接




  • 山海永平薊州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等处地方里路图本


参见



  • 关隘


  • 长城:明长城

  • 秦皇岛


  • 虎山长城、山海关之战


  • 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关宁锦防线


W8xJ,sDjv,rN,iUY,PK70I O3Rffb dgcf,hNgu7LgXfyI,ejXZFNz6Dz 3g,rhtwR6yvj0x X3LxEbjQW Jn Dr0gWe2W fqxqR5z1 uyg
pfNIfBGJ,DZWYbdpgq BygS vKQYzJfn M0FzFfab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