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海軍明德訓練班碉堡.JPG
大碉堡外觀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在高雄市的位置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其他名稱
鳳山招待所、海軍明德訓練班
登錄等級
國定古蹟
登錄類別
軍事設施
位置
中華民國高雄市鳳山區勝利路[1]
座標
22°37′48″N 120°22′26″E / 22.6299°N 120.3739°E / 22.6299; 120.3739坐标:22°37′48″N 120°22′26″E / 22.6299°N 120.3739°E / 22.6299; 120.3739
建成年代
大日本帝国大正八年(1919年)
開放時間
週六週日9:00-17:00[2]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位於臺灣高雄市鳳山區,於民國九十三年(2004)6月7日公告為歷史建築[3],九十六年(2007年)公告為縣定古蹟,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8月30日公告為國定古蹟[1]。該古蹟在臺灣日治時期為當時日本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規模可比日本東京的船橋無線電信所,在二次大戰之後先後作為「鳳山招待所」、中華民國海軍明德訓練班使用,明德訓練班裁撤後,現由高雄眷村文化發展協會進駐代管[1],於週末開放參觀。




目录





  • 1 沿革

    • 1.1 鳳山無線電信所時期


    • 1.2 鳳山招待所時期


    • 1.3 明德訓練班時期



  • 2 建築


  • 3 註釋


  • 4 參考資料




沿革




美軍地圖上的鳳山無線電信所



鳳山無線電信所時期




電臺


鳳山無線電信所建於日本大正六年(1917年)[2],完工於大正八年(1919年)[4]:2-6,為當時日本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註 1],規模可比日本的船橋無線電信所。雖然該電信所為軍事設施,但在大正十四年(1925年)設置鵝鑾鼻電信局之前,臺灣西南沿海民間的無線電通訊也由此處負責,不過對於帛琉一帶[註 2]的通訊在此後依舊由該處負責,而鳳山無線電信所也是在這之後改名為「鳳山海軍無線電信所」[4]:2-8



鳳山招待所時期




辦公廳舍與浴廁小屋




水塔與庫房




小碉堡


鳳山無線電信所在二次大戰後改為「鳳山招待所」使用,雖然名為招待所,但實際上是偵訊、拘禁海軍總部臺灣工作隊所逮捕的軍中政治犯及思想犯之場所[1],最初為臨時編組,之後由中華民國海軍總部政戰部第四組管轄,被拘禁的官兵會被所方稱做是「來賓」[4]:2-9,而拘禁空間依等級分為山洞(大碉堡內)、普通號與優特號[4]:2-10


在海軍白色恐怖事件中,由於1949年2月25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投降的重慶號艦長鄧兆祥曾擔任馬尾海校訓導主任,導致閩系軍官的忠誠受到懷疑,結果以當時海軍官校校長魏濟民為首的閩系軍官和海軍官校學生遭到整肅,其中鮑一民、莊懷遠等17名軍官在被捕後遇害,其餘官兵則送到鳳山招待所,再視情況送到反共先鋒營或是管訓隊等地接受思想教育,亦或是到國防部審訊[4]:2-9。鳳山招待所是當時三個拘禁處之一,層級居中,另外兩處則是層級較低之海軍總部臺灣工作隊的「左營大街三樓」與較高的「陸戰隊管訓隊」,而在拘禁期間兵籍會遭到註銷或是在手臂上刺「誓死反(滅)共」的刺青,據海軍總部統計受難官兵至少有1196人[4]:2-9



明德訓練班時期




海軍明德訓練班大門


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在此成立海軍訓導中心,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7月1日改成立海軍明德訓練班[註 3],由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派員編組擔任輔訓任務[註 4],管束軍中所謂的頑劣分子[3];之後在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3月16日改由海軍總部管理;於民國九十年(2001年)因國軍組織調整而裁撤,建築則被閒置[4]:2-10


此外位於營區南邊的電臺在戰後依然為通訊基地(海軍鳳山基地發射臺),由海軍通訊大隊之分遣隊駐守[4]:2-12


明德訓練班裁撤並列為文化資產後,在2007年左右由高雄縣政府委託高雄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管理維護,僅於年底眷村文化節時開放;2011年3月時經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評估後,改為每週六日開放[2]



建築




位在周邊農田裡的座墩


以下主要介紹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


  • 座墩:是日治時期通信電塔的基座,均長400公分,寬250公分,高112公分。圍牆外的座墩與圍牆呈同心圓排列,最外圈半徑800公尺,設有36個座墩;次一圈半徑為680公尺,設有18座墩;圍牆之中,則還設有3個座墩[4]:3-6。這些座墩有些已遭到拆除。

  • 大碉堡:發電與輸送站,內部有三個南北向大跨間[4]:4-3,東西兩側與屋頂上有覆土以防轟炸[4]:4-6

  • 庫房:一層樓建築,並非對稱設計[4]:4-18。東邊是磚造水塔,而在水塔東邊過去設有廚房,現已不存[4]:4-20

  • 辦公廳舍與教室:一層樓建築,於南側與東側設有走廊,東側走廊可通往大碉堡,北邊則有與庫房相連的走廊[4]:4-21。東邊有浴廁小屋,小屋東邊牆上寫有精神標語[4]:4-22

  • 小碉堡:內部為一長方形空間,設有四道防爆門[4]:4-30

  • 電臺:平面呈十字型,內部空間配置並不對稱[4]:4-31


註釋




  1. ^ 另外兩個為建於1915年啟用的船橋無線電信所與1921年啟用的針尾無線電信所,前者位於東京附近的千葉縣,後者位於長崎佐世保海軍基地附近,利於與朝鮮半島和膠州灣一帶連絡,至於鳳山無線通信所則利於向南洋群島連絡[4]:2-6


  2. ^ 當時該處為日本南洋廳所轄。


  3. ^ 除了鳳山海軍明德訓練班外,還有蘇澳陸軍明德訓練班和虎尾空軍明德訓練班,此外金門的明德訓練班並無軍種之分[4]:2-10


  4. ^ 鳳山明德訓練班的組織為班主任一人(上校)、副班主任一人(中校)、處長一人(中校)、作戰科長與行政科長各一人(少校)、隊長四人(上尉),底下有四個中隊[4]:2-10




參考資料




  1. ^ 1.01.11.21.3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 2.02.12.2 明德訓練班 週六日開放參觀. 自由電子報. 2011-03-18 [2011-03-31]. [永久失效連結]


  3. ^ 3.03.1 《高雄縣文化資產手冊-古蹟、歷史建築、遺址及自然地景》. 高雄縣岡山鎮: 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2006年12月: 91頁. ISBN 978-986-00-7930-2. 


  4. ^ 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 高雄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 《高雄縣原日本海軍通信隊基地(海軍明德訓練班)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高雄縣鳳山市: 高雄縣政府. 2006年9月. ISBN 978-986-00-6153-6. 


  •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jftbVVlmB JM
YXpzh,1qGCNDruw10fSZPo2hAF VYqvUK9iY5ZzYdO4F zZOAHvYkDz cyD1AoLFxxjFXDv,Ccmo DQcJ1 pk2ablrDaH 06d N1Wn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