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道族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馬卡道族
Makatao

Makatao.jpg
乾隆《清職貢圖選》中的馬卡道族畫像:圖中男子腰圍花布,女攜黃黎以佐食。

總人口

1803人(屏東縣熟註記者,2017年9月)[1]
分佈地區

高雄市、屏東縣[2]、花蓮縣、臺東縣
語言

馬卡道語、 閩南語、現代標準漢語
宗教信仰

基督宗教、道教、佛教、阿立祖
相關民族

  • 和「西拉雅族、大武壠族 」在語言上有親緣關係

馬卡道族(Makatao)為台灣原住民族的一支。居住於往昔聚落為鳳山八社,包含大傑巔社等社。馬卡道族分佈在台灣最南部之嘉南平原、高雄和屏東平原一帶,過去被分類為平埔族,台灣東部的花蓮、台東也有來自西部遷入的馬卡道族。目前尚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承認,僅屏東縣等地方政府承認。




目录





  • 1 族群分類

    • 1.1 語言差異



  • 2 族群分布

    • 2.1 傳統族群分布

      • 2.1.1 鳳山八社


      • 2.1.2 高雄地區



    • 2.2 近代族群分布

      • 2.2.1 屏東平原


      • 2.2.2 花東地區




  • 3 語言


  • 4 文化和習俗

    • 4.1 服飾

      • 4.1.1 服飾復興



    • 4.2 信仰

      • 4.2.1 加蚋埔

        • 4.2.1.1 加匏朗




    • 4.3 節日

      • 4.3.1 夜祭

        • 4.3.1.1 各地夜祭舉辦時間



      • 4.3.2 祈雨祭(加蚋埔)




  • 5 搭加里揚之戰


  • 6 現今


  • 7 著名族人


  • 8 參見


  • 9 註釋


  • 10 参考文献


  • 11 外部連結




族群分類


小川尚義等學者認為是西拉雅族的亞族,但隨著新港文書等語料有更多的研究結果,以及部落田調更加完整,近年來學者及媒體普遍視三族為獨立族群,如學者李國銘即認為馬卡道族的文化信仰、聚落與語言跟臺南的西拉雅族有很大的不同。[3]



語言差異


前中研院史語所副所長李壬癸博士並進一步根據新的語料,認為大武壠語、西拉雅語及馬卡道語三者之間至少有四種音韻演變的差異及一種構詞上的差異,推論西拉雅語、大武壠語及馬卡道語三者約在 3 千多年前就開始分化,只是17 世紀荷蘭人據臺後,採用臺南新港社西拉雅語作為通用語,造成各族群間語言逐漸同化。[4][5]



族群分布



傳統族群分布



鳳山八社



  • 放索社(今林邊鄉田厝村、水利村一帶)


  • 茄藤社(今林邊鄉車路墘、南平一帶)


  • 力力社(今崁頂鄉力社村)


  • 下淡水社(今萬丹鄉香社村)


  • 上淡水社(今萬丹鄉上社村)


  • 阿猴社(今屏東市)


  • 塔樓社(今里港鄉塔樓村)


  • 武洛社(今里港鄉武洛村)


高雄地區


從地名也可以找到馬卡道族居住和分布的痕跡。高雄的舊名"打狗"便是來自馬卡道族語的"竹林"之意,而現今高雄市有條路取作馬卡道路,以紀念馬卡道族。



近代族群分布



屏東平原


主要分布於屏東縣185縣道,俗稱沿山公路。



  • 加蚋埔: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加蚋埔公廨所在地


  • 溪埔寮:屏東縣鹽埔鄉永隆村

  • 高朗朗:屏東縣鹽埔鄉高朗村

  • 振興:屏東縣鹽埔鄉振興村

  • 中林:屏東縣內埔鄉中林村

  • 老埤: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老埤老祖祠所在地

  • 萬金: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

  • 加匏朗:屏東縣萬巒鄉新厝村,加匏朗仙姑廟所在地

  • 赤山:屏東縣萬巒鄉赤山村

  • 餉潭:屏東縣新埤鄉餉潭村

  • 獅頭:屏東縣新埤鄉箕湖村


花東地區


  • 花蓮縣玉里鎮

  • 花蓮縣富里鄉

    • 大庄: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

  • 臺東縣長濱鄉
    • 忠勇部落

  • 臺東縣池上鄉

  • 臺東縣成功鎮


語言



現今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死語言;僅留部分的民謠以及傳­統的祭儀歌謠,為台灣原住民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6群。昔日分布在台灣最南部之高雄、屏東,以及台東加走灣一帶的丘陵、平原、及河谷等地帶。日本語言學家小川尚義、前中研院史語所副所長李壬癸博士及前東京大學語言學教授土田滋根據荷治至日治時期語料,判斷馬卡道語與西拉雅語及大武壠語三者間差異相當大,應屬於不同的語言。



文化和習俗



服飾





加蚋埔公廨祭典紀念照片


馬卡道衣服以苧麻、鹿皮、木槲草的莖為上衣,配戴琉璃、貝板、瑪瑙、銀、銅鈴……等裝飾品。另外,平埔族群舉行祭祀時會佩戴花環,現在西拉雅與馬卡道族人在祭典中,仍會佩戴花環,馬卡道人以海芙蓉與萬壽菊為主,有時再插幾根羽毛來製作花環。



服飾復興


藉著文物考證與還原,臺灣麥提伊馬卡道族文化復興協會理事長張俊偉(Leyo Cana),還原出代表馬卡道族群文化之服飾,並於2018年首次舉辦的東部馬卡道族夜祭祭典中正式亮相。[1]



信仰


主要為「老祖信仰」。



加蚋埔


將祖靈稱為「Amu」,並供奉七姊妹與其契子,而非「阿祖」,後來是頭社公廨乩童來後,才開始稱此神為「阿立祖」,移植了西拉雅族的文化。



加匏朗

此廟祭拜仙姑祖,為當地傳說一位不會被雨淋濕的少女。她在嬰兒時被收養者在一枚大顆的「仙蛋」所發現,於十六歲時回到天上,走前向收養者說她是因為有罪而下凡的仙女,隨即摘下她頭髮的龍頭針作為贈別。族人視她為祖靈,遂蓋仙姑廟祭拜,成為村人祈雨的神明。村人並在元宵節時舉辦夜祭,將飯糰作成蛋狀以象徵仙蛋,供眾人食用。



節日



夜祭


夜祭是馬卡道族重要的祖靈祭典,其中的「趒戲」更是馬卡道文化重要代表,雖曾經因各政權更迭,讓族群文化逐漸淡化,但在近年文化復振工作下,逐漸復甦。



各地夜祭舉辦時間















地點
公廨
時間
屏東縣萬巒鄉加匏朗

加匏朗仙姑廟
農曆正月十五[6]
屏東縣內埔鄉老埤

老埤老祖祠
農曆十月十五[7]
屏東縣高樹鄉加蚋埔

加蚋埔公廨
農曆十一月十五[8]


祈雨祭(加蚋埔)


祈雨祭是加蚋埔馬卡道族目前重要的傳統之一,加蚋埔的祈雨祭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祈雨儀式與祭典歌謠,更有獨特的宇王傳說與祈雨石(溪頭兄)信仰。
根據長老們敘述,在遇到連年乾旱的時節,聚落裡的長老會討論祈雨的日期,並分派族人進行祭典準備工作,包括打獵、做粿、練祈雨歌等不同事項。在確定的日期由好命公揹著「雨王」至口社溪上游進行祈雨的儀式。[9]



搭加里揚之戰



1634年10月8日,福爾摩沙原住民,居住大員 (安平) 附近,已歸順荷蘭的新港社,與南方岡山平原的搭加里揚社原住民決鬥失敗,請求荷蘭協助作戰。荷蘭人為擴張勢力,派士兵11月3日由堯港 (興達港)登陸,11月5日在大崗山附近與搭加里揚人交鋒,射殺5個搭加里揚人。隔年12月期間,荷蘭人決議要懲罰搭加里揚。21日,荷蘭長官就率士兵500人,和新港及其他社400至500人,在赤崁集合,準備由海上登陸,去攻打位於新港(台南新市)南方約兩天路程的搭加里揚社。22日早上大軍登船後天氣變壞,改於午後由陸路出發,。23日荷蘭大軍在荒野前進時,發現有出來打獵的搭加里揚人,那些搭加里揚人看到荷蘭軍隊,立刻逃走。24日傍晚,荷蘭軍隊前進到一條大河流(阿公店溪)的北邊,爬到樹上,隔著河流,已可看到遠遠的搭加里揚人的村莊。


25日,荷蘭新港聯軍一渡過河流,搭加里揚人就出來了。新港人先用矛和搭加里揚人攻打。荷蘭先鋒部隊一到,就用步槍射擊。搭加里揚人無法抵抗槍火的攻擊,很快就潰敗逃亡。荷蘭軍隊進入村社時,村社已空無一人,就把房屋糧穀推倒,全部放火燒成灰燼。晚上軍隊宿在放火燒光的村社外面。


12月26日,荷蘭軍隊走原路回家,走到河邊平原時,有搭加里揚人拿著矛和盾,害怕荷蘭士兵的步槍,不敢靠近。27日,荷蘭軍隊回到新港。


此次戰役,決定了搭加里揚社的日後命運;搭加里揚人被砍9個頭顱,戰敗逃到屏東平原。居住打狗附近,與搭加里揚同社群的原住民,也皆驚慌逃遷。


1635年12月25日「搭加里揚之戰」之後,從二層行溪至下淡水溪的高雄平原,全被荷蘭人佔有,已無高雄平埔原住民村社居住。


1636年2月4日,戰敗逃遷到屏東平原的搭加里揚主社,與上淡水、下淡水、搭樓三分社,一起派代表到大員 (臺南)和荷蘭簽約,開始受統治。



搭加里揚之戰,是高雄平原平埔族歷史的結束,也是屏東平原平埔族歷史的開始。[10]




加蚋埔公廨祖靈石



現今


雖然馬卡道族現今和台灣大多平埔原住民族一樣,文化已經大多消失或是被漢族同化,但是依然有馬卡道族的族人存在,在高雄、屏東地區也可以找到一些小鎮、村落依然有馬卡道族的祭典。另外,現在在台東加走灣長濱鄉忠勇部落,約有500名馬卡道族族人,據考查大約在1851年左右從屏東赤山、萬金翻山越嶺到台東加走灣長濱鄉,推斷在1860年左右到達定居。近年來許多馬卡道族族人積極重振族群文化,並建置文物室,盼喚起族人的認同,期望能尋求正名。



著名族人



  • 蘇嘉全:現任立法院長。


  • 潘孟安:現任屏東縣縣長。


  • 潘忠勳:台灣職棒球員。


  • 潘忠韋:台灣職棒球員。


  • 潘威倫:台灣職棒球員。


參見


  • 馬卡道語

  • 馬卡道路

  • 奉憲封禁古令埔碑


註釋




  1. ^ 部落大小聲節目 加蚋埔部落錄製平埔議題


  2. ^ 在星空下跳舞的人


  3. ^ 段, 洪坤. 《阿立祖信仰研究》 初版. 台南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ISBN 9789860394160. OCLC 884355637. 


  4. ^ 李, 壬癸. 珍惜台灣南島語言 初版. 臺北市: 前衛出版. 2010.01. ISBN 9789578016354. OCLC 769185686.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 ^ 李, 壬癸. 新港文書研究 出版.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民國99年 [2010年]. ISBN 9789860233421. OCLC 67015546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6. ^ 葉裕乾. 搭橋夜祭 仙姑祖將返老祖廟. 《中華日報》. 2016-02-19 [2016-04-01] (中文(台灣)‎). 


  7. ^ 蔣世嬪. 〈大社現居平埔族〉. 《高縣文獻》 (台灣: 高雄縣政府). 2009-12, (第28期) (中文(台灣)‎). 


  8. ^ 高樹加蚋埔重現十多年未辦的馬卡道祈雨祭及擴大夜祭. 中央社. 2015-12-25 [2016-07-08] (中文(台灣)‎). 


  9. ^ 陳, 蕾尹. 馬卡道(Makatao)屏東加蚋埔聚落夜祭的保存現況與音樂文化傳習. 台南市: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8. 


  10. ^ 呂自揚. 搭加里揚之戰. 高雄小故事. [2019-03-25]. 



参考文献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屏東縣文化資產產叢書<57>劉還月 著作 屏東地區平埔族群 馬卡道族的分佈與現況.


外部連結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數位典藏:西拉雅館

  • 中央研究院南島語數位典藏

  •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西拉雅族夜祭

  • 台南縣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甘治士的《台灣略記》:17世紀西拉雅族的人類學報告書


T ZOfAL8pIR 7wqTZPSMkygWoz3QMXDCGM2CUl2gkBDg9Oe oCH
xVxIP0TwpKXTHQm7,Q Kl MySlsvlXr7ol qlXAlq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