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容庚

容庚.jpg

希白

頌齋
出生
肇庚
(1894-09-05)1894年9月5日
 大清廣東省廣州府東莞縣
(今東莞市)

逝世
1983年3月6日(1983-03-06)(88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廣州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
考古學家
亲属
舅父:鄧爾雅






學術工作
主要領域
考古學

容庚(1894年9月5日-1983年3月6日),本名肇庚,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古文字學家。




目录





  • 1 生平

    • 1.1 為北大教職


    • 1.2 反右與文革期間



  • 2 参考来源




生平


1894年出生於書宦之家,出生時父親題詩:「時局正需才,生男欲壯哉」,曾隨舅父鄧爾雅學習「說文解字」,「或習篆,或刻印,金石書擁置四側,心竊樂之。」後師從羅振玉研究古文字。1922年,入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研究生。1926年畢業,先後任教於國立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曾主編《燕京學報》。抗日勝利後,任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後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著作等身,有《金文編》(1925年)、《金文續編》、《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等。



為北大教職


1945年抗戰勝利,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長,堅決不聘抗戰期間未隨學校南遷而留在日軍占領下的「偽北大」的教員,並直言「漢賊不兩立,連握手都不應該」。被傅斯年開除的「偽北大」教授中,就包括周作人,他在抗戰八年中任「偽北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另一個被開除的教授是著名歷史學家容庚。容庚寫了一篇「萬言書」自辯:「庚獨眷戀於北平者,亦自有故:日寇必敗,無勞跋涉,一也;喜整理而拙玄想,舍書本不能寫作,二也;二十年來搜集之書籍彝器,世所稀有,未忍舍棄,三也……」傅斯年則回應:「專科以上學校必須要在禮義廉恥四字上,做一個不折不扣的榜樣,給學生們、下一代的青年們看看!」北大原先是請全體教員內遷的,事實上除周作人等一二人之外,沒有內遷的少數教員也轉入輔仁、燕京(以上兩所學校為私立性質的教會大學,北大則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直轄的公立大學)任教;北大有絕對自由,不聘請任何偽校偽組織之人任教。容庚不死心,找傅斯年當面理論,傅斯年指著他大罵:「你這個民族敗類、無恥漢奸,快滾,快滾,不用見我!」當場命人將容氏架了出去。容庚無奈,輾轉回到廣東老家,在嶺南大學終其一生。[1]



反右與文革期間


1954年,全國大批胡適,容庚說:「胡適尊重證據,主張凡評定事物,要使出證據來。這和毛主席提倡的『實事求是』精神是一致的。」1958年,反右鬥爭塵埃落定,容庚又為中山大學中文系被打成右派反黨小集團的董每戡、詹安泰、葉啟芳、吳重翰、盧叔度等奔走呼籲,希望有關方面放他們一馬。1958年紅專大辯論,大家都認為政治第一,容老卻公開標榜「我是業務第一」。1959年「拔白旗」運動中,商承祚被批判未以馬列主義觀點對待文字學,容庚敢於出馬為商辯護說:「我就不相信馬列主義能夠指導文學」。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觸即發,容庚為吳晗、鄧拓喊冤叫屈,說當時的大批判是「文字獄」,是「焚書坑儒」。


中山大學校長黃煥秋在容庚追悼大會上致悼辭說:「在十年動亂期間,他身處逆境,備受迫害,依然剛直不阿,不講違心之話,不做悖理之事。這就是容庚。」[2]



参考来源




  1. ^ 岳南:《陳寅恪與傅斯年》。


  2. ^ 易興農:《容庚傳》。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Museum on the Mound